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手记
李志平:茅屋乡思

小时候,老家在丹徒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几十户人家,几乎清一色的草屋散落在山间河畔,我家有三间草屋,土墙木柱,屋顶上铺着厚厚的麦秸草。院里的小厨房也是土墙草屋,用现在的眼光看真是简陋得不可思议。

地处茅山老区的故乡,据说在解放前穷得叮当响,方圆几十里除了地主祠堂几间瓦房外,解放后才陆陆续续瓦草房,就是用稻草或麦秸盖顶,墙呢,用土坯垒的,再用和好的泥砌起来的,外面用青砖,其实里面还是土坯,吊顶比不上城里的砖墙瓦顶坚固敞亮,但它具有独特的质朴,温馨,娴静。却是钢筋水泥筑起的高楼大厦中无法寻觅到的,草屋曾是我的摇篮,童年的梦。

盛夏季节,父母一头汗水在田间归来,进门席地二而坐,即解暑又解乏,已到夜晚,屋内点燃几支用晒干的青蒿制成的土蚊香,青烟

袅绕  ,在地上铺一方席条,一家人挤在一起,在丝丝扑鼻的泥土芳香中甜甜睡去。

隆冬时节,屋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一家老小,怡然自得围着火盆,听着哔哔啵啵的火苗炸响,吃着热腾腾的烤红薯,烤蚕豆,花生,玉米等。充溢着祥和温暖。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儿时的故乡,山岗叠翠,古木参天,村村都被茂密的树荫覆盖着,不到近村,是无论如何见不到庐山真面目。走进树荫光着小脚,踏着鸡鸭成群的小道,蓦然可见那灰色草顶,青黄色的土墙,那挂在屋檐下的一窜窜红辣椒和晒干了的野菜干,山芋干,顿时感受到纯朴,恬淡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回味那咀嚼不尽的浓浓乡情。

改革开放后,乡亲们的温饱解决了,口袋也鼓起来了,茅屋也渐渐消失了,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小楼在新宅基地上,竟相出现身影,仅存的草屋倒成了点缀,被冷落在一旁。现在我踏着由我赞助修建的水泥路,每每回到老家,寻找儿时的记忆,儿时的纯朴,寻找乡亲送我离开的感觉。久久萦绕在我心中故乡草屋情节,却难以解开,草屋在我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