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手记
颜 茜:又逢端午

每年夏季的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端午又叫端阳,民间在这一天有包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纪念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现在的年青女性已经没有几个会包粽子了,对节日的观念已淡化了许多。

    小时侯,和爸妈住在丹徒县宝堰乡下,镇子里人丁兴旺,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大镇。听母亲讲,上党的枪杆子、宝堰的笔杆子。因为上党一带的人贫穷,解放前很多人迫于生计当了土匪,而宝堰呢,鱼米之乡,读书人多,自古就出文人。

   父亲和母亲在镇子上的中小学传道授业,他们都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广阔的天地改造和锻炼的,抱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思想从城里分配到这里的。我哥留在老家镇江由奶奶照看,幼小的我则留在父母身边。

   端午节前,母亲把成捆的粽叶泡在澡盆里。碧绿的粽叶就象婷婷怀春的少女,安静地躺在水中,做着自己未来的梦。父亲找来几位农家的女学生前来帮忙。她们把泡好的糯米、纳鞋底的绳、红豆豆分成三份,然后就麻利地裹起粽子来,裹好后放在一口大锅里。不一会儿,大锅里就堆满了“小脚老太太”似的粽子。一个个象怀着自己的孩子,幸福地等待着分娩。

   粽子通常要在土灶上煮一天一夜。夜晚,母亲捻亮罩子灯披衣起来加水,父亲也起来加煤看火。屋子里弥漫着满屋的清香,我也醒着睁大眼,听父母在灶上说话。

母亲说:“就留八个粽子,六个粽子蛋,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蛋给丫头吃,孩子正在长身子,要给她增加营养。明天一早我就回家给爸妈们送粽子去。” 父亲说。

“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这还有十几块钱,买几盒绿豆糕带给老人吧。”母亲继续说。

“那……那孩子们马上就上学了,总得准备点学费,添点什么的。”

“再说,再说吧,下个月不又有工资了吗?总不能亏了老人和孩子,你别忘了帮女儿买双凉鞋,我去量量这丫头的脚有多大。”

我怔怔地望着别在帐子里的一朵栀子花,母亲发现了,指着我的脑袋,说:“快睡快睡,傻样!明天就可以吃香喷喷的粽子和粽子蛋了。”

   第二天清晨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已经不见了,他一定赶最早班车上城去了。我便可以尝到父母为我煮了一夜的增加营养的粽子蛋。只可惜,我天生不喜欢吃粽子这种粘食,只是迷恋着这沁人的粽香和温馨的感觉。

   现在我很遗憾无法告诉我那年幼的女儿这种经历,也无法带她去老屋看看(因为老屋早已拆了),无法告诉她小小罩子灯下,飘满清香的煮粽子的故事,一个当年和她一样可爱的小女孩感受着的幸福与温暖。

但我应该告诉她让她明白,端午节是一个龙人自己的节,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与传统美德,凝练着人间多少的深情厚爱且脉脉相传、生生不息。在人间的真情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和真挚的。于是在人们渐渐淡忘了端午的日子里,我买了滋补礼品、真丝布料、绿豆糕和爱人、孩子一起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