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手记
颜 茜:回望百年

                                           ——观话剧《与妻书》有感

今年10月,我去杭州参加本系统文化大讲堂编、导、演论坛,有幸观摩了话剧《与妻书》,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1911427,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一天后,革命党人林觉民和其他几名被俘的选锋敢死队员一起被杀害,林牺牲时年仅24岁。《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爆发的前三天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住在靠江边的一栋小楼上,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未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病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己,彻夜疾书,分别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诀别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其中之痛、之泪跃然纸上,林被俘后,水师提督李准劝降,林拒绝,被杀,结束了他24年的生命,同时也中断了他和陈意映之间这段相知相识的让人叹息的传奇爱情。

 话剧生动再现了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看完此剧,人们不竟要问: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的林觉民为什么要选择死?是什么力量可以让他像中了魔似的舍弃一切?毕竟,百年后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多了,如今的人流中谁又真正读懂了林觉民?人们更多的是茫然和麻木。据报道,前两年“林觉民纪念馆”因经费紧缺而改成一个制作牛仔衣和牛仔裤的私人工厂,林觉民的头像被人搬到露天草地上,夜间加班的民工们为图方便,天天在此如厕……当代人早已不识林觉民为何许人也。高度物质文明的今天,信仰为何物,牺牲又作何解?当我们更多地热衷于讨论房价和股市起伏的时候,怎么可能理解一百年前同样年经的一群学子关心的却是国家的命运,当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只顾自己发展唯利是图的时候,谁又能真正理解一百年前为了民族的未来义无反顾地去赴汤蹈火、奉献生命的壮士们!我无意于也不能够指责别人,我只是在追问物欲横流中浮躁不已的自己。

在林觉民死后的两年,陈意映因忧郁过度积劳成疾而辞世。终于实现了她新婚时对爱人说的:“如要远行,我愿随你同去”的愿望。

有位先烈曾经说过:“比起死亡,我们更恐惧被人遗忘。”意思是说,请一定不要忘记他们曾经有过的那份信念,生的信念,死的信念。这段“同生共死”的传奇怕更应当是一个值得今天忙碌中的我们好好反思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