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手记
吴 煦:我的民革情缘

我加入民革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但我与民革结缘却由来已久。那时我还上小学,父亲在安徽淮南工作,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在那儿渡过。在父亲的好友当中,有一位陈伯伯最受我欢迎,他经常会给我讲许多故事,可能是我来自镇江,他讲得最多的,是有关于孙中山、赵伯先等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与腐败的满清王朝作殊死斗争,推翻封建统治,创建共和,救民于水火的事迹。然而最令我感到神秘的是,父亲和他开玩笑时,经常称其为“国民党”。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向父亲问道:“现在还有国民党啊?”父亲哈哈大笑。那时,我才知道中国还有民革这样一个组织,而陈伯伯是当时淮南市民革的一位负责人。

也许是陈伯伯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此后的我对中先生创建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千千万万革命志士推翻清朝统治的历史特别感兴趣。而那些革命志士的感人事迹,一次又一次地令我感动,令我震撼。那是怎样的一群人啊!在他们中,有为了国家立志“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而从容蹈海,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警醒世人的陈天华;有“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也有在大战前夕写下《与妻书》的林觉民,那一句“意映卿卿如晤”是多么的柔肠百转,而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反映出的又是志士怎样的崇高境界!当我得知民革组织正是由中先生坚定的追随者所创建,而民革成员正是中先生未尽事业的继承者时,我对民革组织多了一份向往,添了一份情愫。

正是机缘巧合,当镇江民革的胡慧老师向我提起推荐我加入民革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接下来的入党申请、组织考察、审批通过等一系列必要的程序、必要的等待,对于我来说却是煎熬。终于,在2005916日,我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民革党员。

记得第一次参加组织生活,初来乍到的我忐忑不安。支部的同志,不是在单位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就是年长德劭的老同志,身份的不同,年龄的差异,会不会给我们的交往带来隔阂。正在这时,支部的老主委沈容华老师与我亲切攀谈起来,当她得知我在银行工作时,关切地对我说:“现在银行都有任务,你要是工作上有困难,就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一席话打消了我所有的疑虑,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接下来的接触,让我真正明白了当初加入民革时陈梅处长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民革,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的同志对时事有精辟深入的见解,有的同志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很高的建树,有如良师;有的同志见闻广博、妙语连珠,有如益友;老同志和蔼可亲、关心年轻人,有如家长;而我们支部的陆萍主委则事事上心,精打细算,正是我们的当家人。

民革不但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还让我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在民革,朗诵是我的保留节目。但是大家可曾想到,我平生第一次鼓起勇气,站在台前,面对众多听众,就是在民革!我还被选为代表,参加市民革第八次代表大会,07年还被支部评选为优秀党员。这一切都是民革同志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使我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时时以一个合格的民革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而民革组织正是我的大海,它有着大海包容百川的胸襟,也有大海孕育生命的神奇力量。我们相信,在民革组织的培育下,我们每一个民革成员,都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组织,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更加兴旺发达,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