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市委会大会发言: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经济市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就是镇江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型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抓手。

一、建设生态经济市是我市优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生态经济城市,就是用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文明。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目标。

我们提出把镇江市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城市,努力在城市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赢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环境保护的形势逼人现有的最新数据(2006年)表明,我市每平方公里排放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5%7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8%。“十一五”期间,我市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5%24%。完成这刚性任务的压力很大。二是发展经济的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市同周边城市竞争中,呈现出“标兵越来越多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少越来越近”的不利势头。偏重偏化的产业选择产生的短期内招商引资成绩,已转化为长期的城市竞争劣势。近三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群众上访从每年2000多件骤增为每年4400多件。这意味着群众在为新的发展模式投票。三是生态经济乃优选途径发展生态经济,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道路,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在国外,新加坡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城市原理进行规划建设,其占国土面积20%的工业园区创造了全国80%的国民产值,成为经济强国和花园城市。

二、建设生态经济市面临的现实状况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在分析我市经济与环境相互影响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思路,认真规划。我市经济、环境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全社会有更高的环境要求,但生态经济意识不强。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身利益的觉醒,人民群众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也已经从战略高度确立环保优先的发展原则。然而,社会上对生态经济概念的理解不深,很少把城市生态经济作为一个集约生产和循环再生的生态工业体系来理解,甚至存在着浓重的重生产轻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个别地方干部队伍中还未破除GDP迷信,只求招商引资,不顾污染后果,企图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增长。广大市民也没有形成绿色消费、善待环境、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

二是环境质量日趋好转,但产业结构难以调整。近年来,我市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市区环境与上世纪末相比明显得到了改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市已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造纸等高耗水、高耗能行业占较大比重的工业结构,并且是今后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行业的重点污染源所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物占全市重点污染源排放总量的95%以上。而且能源使用单一特征明显,煤炭占消耗能源的90%。污染的单一性特征大大降低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特定的产业结构带来的结构性污染,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三是经济正在过渡升级,但产业布局急待优化。我市工业经济正处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过渡阶段,然而污染企业分散分布的现状成为集约发展尤其是提高治污效率的严重制约。就化工企业而言,有的与长江取水口相邻,接近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风险;有的与生态敏感地带相邻,对重点建设的度假区、旅游区环境和湿地生态有严重影响;有的与居民区相邻,又没有足够的治污设备,直接损害群众的健康。

四是大都市辐射日益强劲,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上海和南京对我市的经济辐射明显增强。我市的岸线、土地和人力资源对外来资金吸引力越来越大。然而,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均存在着环保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状况。就污水处理而言,污水截流管网覆盖率仅40%,新区污水处理能力已接近饱和,丹徒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因污水接入量较少无法正常运转。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各开发区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都存在困难,不仅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处理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并最终影响客商的投资意愿。这一状况如不及早改善,就有可能在承接经济辐射的竞争中落后于周边地区。

三、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建议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需要系统规划,统筹安排。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优先考虑。

1、以开发区管网建设为重点,完善环保基础设施,进而改善投资环境。管网建设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也是政府环保工作的抓手和客商考察投资环境的重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开发区的污染主要由缺少排污管网所致。在个别开发区,一方面污水处理厂无污水接入不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企业无排污渠道,污水沿周围沟渠漫流。区属开发区管网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区属开发区治污绩效,在招商引资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并因此长期改变不了污染隐患和经济相对落后的面貌。管网建设是改善投资和生存环境的重要内容。建议市、区两级政府下大决心,对区属开发区管网建设这种涉及辖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键项目给予支持,并以市场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以突破发展瓶颈。

2、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立完整的生态工业体系,进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粉煤灰、锅炉灰渣及工业放散可燃气体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产链和产业链,部分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但循环生产的缺失环节仍然较多。建议我市针对废弃物循环利用进行专题招商,并给予政策优惠。通过科技资金的支持,加大研究和应用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要提高发电厂燃煤废气的脱硫效率,并增加脱硫产品的市场价值。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建议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尽快提出在我市实现生活垃圾发电的可行性方案。要坚决完成省里下达的减排指标,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达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循环利用,构成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产业层面的“中循环”和区域层面的“大循环”。

3、以清理西区污染企业为重点,切实降低环境风险,进而优化我市产业布局。区属开发区缺少招商优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恶性竞争,而降低身价招商更容易吸引低端产业和污染企业。应针对开发区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并逐步解决。其中,高资境内的丹徒开发区处于我市取水口上游,对市区居民饮水安全形成一定的风险。加之基础设施不足,污染企业与居民区混杂,且十分分散。应以丹徒开发区为重点,在全市“一盘棋”的原则下,对分散的企业合理集中,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整顿或关闭,一律不得新批、新建任何排污企业。要在全面清理和重新布局的过程中,贯穿清洁生产、集约生产和生态平衡的原则,以后发优势带动产业升级。

4、以净化群众生活环境为重点,强化污染排放监管,进而提升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放松对污染的监控就是对群众生命安全不负责任,违背发展经济的初衷。要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提高污染监管标准,切实保护群众生活环境不受污染的权利。要对流经居民区的河道,尤其是取水口上游河口实施全天候监控,不让违法排污得逞。要有力制止和严厉惩罚个别企业夜间违法排放废气的行为,确保群众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要对蔬菜生产地的污染情况和蔬菜生产过程加强管理,维护市民的食品安全。对涉及环境的市民投诉及时调查处理,努力提高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和环境治理的满意度。要在人民生活有关的一切环节排除污染影响,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