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田光辉: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工作已到了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50%,每年还有1.35%-2%的速度增加,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

然而,当今小城镇建设模式还停留在拆掉原来的村庄,将被拆迁的村民集中起来安排住进公寓式的高楼内,各种农具被请上了楼或被扔进了垃圾场,从形式上看,村民变成了居民,随之而来的是大多村民原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被纯消费形式所代替,少数的生活补助使他们的生活没有了原来的自在和安定,于是乎小区内的绿化和小景观就变成了一块一块的小菜地,时不时还能看到鸡、鸭、鹅等家禽在小区内信步等等。这一切均来自于他们原先的生活方式和小农意识,大片土地被征用,粮田变成了现代化的建筑,往日的庄稼人,现如今出门看不到农田和庄稼,心里面觉得不踏实了,原来的生活虽然并不富足,但每户都有自己的口粮田和自留地,无论如何自己和家人的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没有了长期以来伴随自己的土地,就看不到、摸不着让人心定的基本保障,从而缺少了安全感和现实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到手的收入没有达到心理的预期,加之各项保障机制还未健全,他们尽管住进了楼房,喝上了自来水等,表面看象是跟城里人过着一样的生活了,但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他们缺乏职业技能,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难找到体面和稳定的工作,所以想成为城镇居民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如何让原来的村民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呢?除以上形式城镇化外,要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在小城镇规划和设计时,多考虑一下失地农民的利益,如何使他们失地不失金,甚至于能有不错的收入呢?建议如下:

政府相关部门除为失地农民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外,还需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同时对他们进行从农民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角色的指导,以及加大创业方面的扶持力度,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古村落和老街坊等地域特点并结合旅游观光特色,依托原有古村落、古镇等传统特色发展古文化、古村落生态旅游和农业特色旅游,让失地农民华丽转身,变农民为旅游产业受益者,使得农民失地不失金。

3、在规划新型城镇时,要用创新、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小城镇进行设计,要用设计精品、艺术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要让我们新型小城镇充满活力并具有传承性和可持续性。

4、规划时需从整个区域考虑,可将小城镇分成:居住区、休养休闲区、旅游观光区、特色(含民俗、土特产等当地特色产品)服务区、美食(饮食)服务区等多种为游客服务的功能区域。让每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把小城镇建设成城市的后花园和职场人员的减压养心园,要让现代小城镇成为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功能区和缓冲区,是城市的补充、是农村的发展、是人们工作之余想往的最佳去处。

5、政府可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扶持失地农民,然后再进行反哺收益,政府、农民和游客三方均能受益,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