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陈 梅:扶贫工作要做到务实到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我国各地在扶贫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二是扶贫对象大都是非残即病,劳动能力弱的人群,或是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开发难度大,扶贫难以见效。三是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四是镇村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把包扶工作对下压给村,对上推给包扶单位,没有担当意识;一些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五是对扶贫资金的投入不够,缺乏监管。资金上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又“沉睡”,存在“贪占挪”现象,使得扶贫战略大打折扣。如此种种,严重阻碍着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提出建设如下: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众多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对在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予以宣传报道,引导推广,努力营造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重点对贫困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工作,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增强他们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对贫困地区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山区和边陲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拓宽扶贫渠道,在加大现有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实行“多条腿”走路,多渠道扶贫,推动“互联网+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加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政策。

三、以市场为导向谋划发展产业。产业扶贫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势利导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能人带动等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现金收入水平,加快脱贫致富。加强项目建设,对经济薄弱村新上项目要科学论证,确保成功率。鼓励和引导重点村围绕市场、围绕效益、围绕订单、围绕中心城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抓好开发扶贫示范点,推动产业扶持贫困户全覆盖。已建成的项目要结合当地长远发展规划,反复比选有信誉、有实力、有定力的承包商和经营户,参与项目经营,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村集体稳定增收。

四、完善考核等工作机制。要制定出台扶贫工作相关考核办法。按计划对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定点帮扶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完成任务好的给予表彰,不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并对分管领导实行问责。扶贫项目确定、扶贫资金拨付过程等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加强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工作的监管,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依纪依法依规开展、扶贫开发各项任务保质保量保廉完成。形成拳头和工作合力,做到扶贫扶到刀刃上,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