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魏 敏: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同心思想”引领研究 ——以江科大民革基层组织为例

引言

2011年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1]

“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同心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对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和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一道,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和自由而并肩战斗,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历史时期:改革进入深水期和瓶颈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度建设进入艰难转型期。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里,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内部的和谐稳定和团体合作,以“同心思想”引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广泛统一战线,对于当前以及今后很长历史时期的中国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兼具两个重要特点:高级知识分子、民主党派重要成员,这两个特点,使得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知识技术的传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动态,不仅事关己身,而且事关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成效。以“同心思想”引领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同心思想”之内涵及其意义

(一)“同心思想”之内涵

就外延来说,“同心思想”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同心;二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三是民主党派内部同心。[2] 就其内涵而言,“同心思想”的核心是“同心”,即心心相印、心心相通,换言之,即,怀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和主张。唯如此,方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思想”是规范性价值理念、主体性价值理念和相融性价值理念。[3] 具体来说,“同心思想”可作如下解读。

1. 思想上同心同德

这是“同心思想”的基础。思想上的同心同德,就是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和统一战线制度,使得中国共产党、各个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群众怀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主张,对当前而言,思想上同心同德,就是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主张,即“思想上同心同德”,是“目标上同心同向”和“行动上同心同行”的思想基础,也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统一战线制度的思想基础。只有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主张,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才能具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行为取向。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思想上的同心同德”绝不意味着要求各个民主党派的理想、信念和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完全相同,那样的话就不成其为民主党派、而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支部了,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个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主党派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建党纲领和政策主张,这些纲领和主张并非完全与中国共产党相同,“思想的同心同德”,最需要注意的是“求同存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事关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方面,必须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主张。

2. 目标上同心同向

这是“同心思想”的核心。思想上的共识是为了确立共同的目标,目标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如果目标不一致,就会南辕北辙。所以,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根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是各政党的始终坚持不渝的方向。[4]

“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思想上同心同德”的必然结果,是“行动上同心同行”的政治方向保障,只有“目标上同心同向”,才能使“思想上同心同德”产生实践效果,才能保障“行动上同心同行”。

“目标上同心同向”,就是各个民主党派要和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一道,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大局,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国家建设目标上同心同向。

同样的,目标上的同心同向,也不是说各个民主党派的价值取向应该和中国共产党完全一致,而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目标上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之于其他次要方面,各个民主党派可以有自己的价值目标。

3.行动上同心同行

这是“同心思想”的外显。“同行”是行动上的根本准则,是实践中的政治责任,体现的是共同的行为规范,就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坚持和共产党同心同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汇聚力量,共同推动各时期工作任务落实,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5]

“行动上同心同行”,是“思想上同心同德”和“目标上同心同向”合乎逻辑的自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靠动力源泉。只有行动上同心同行,各个民主党派才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同心思想”之意义

1.“同心思想”是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全新发展

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而创立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政党制度的特殊政党制度。“同心思想”为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重大理论指导,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新智慧。

执政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勇往直前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各民主党派应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发展方法和路径来协力中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

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之处,相较于西方国家流行的多党制和两党制而言具有自身的优势,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多党合作制度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同心思想”发展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际关系基本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基本关系的新要求,这种新要求是因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必将在今后历史时期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同心思想”是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创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有不同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是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为主要力量,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推翻三座大山为革命目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证实了这个统一战线理论的伟大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原则,成为这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中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关系的长期基本原则,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包括个层次的广泛联盟:一个是以拥护社会主义为基本内涵,另一个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统一战线理论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内涵,其决定性原因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根本任务,统一战线必须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共同的思想基础也是随着社会形势和根本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目标没有变化,但是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使得社会思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年以来,在中国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之中,确立共同的思想基础成为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实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心思想”就是以最大公约数团结各个民主党派、各个人民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创新。

 

二、高校民主党派“同心思想”之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是民主党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各个民主党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是我们研究民主党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同心思想”的研究亦然。

为了了解高校民主党派党员的思想状况,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纲要,对民革成员进行了实际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分析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同心思想”的引领和践行提供了实践依据。

(一)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在“同心思想”方面,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首先,这些党派成员除了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外, 一般都很关心国家政治生活以及社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相对于一般群众,他们具有深厚的爱国意识,更具有一些古代士大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使命感和参与意识,无论对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各种现象与所存在的问题,都有着较为敏锐的观察力。

其次,由于民主党派成员获得资讯的途径较为广泛,以及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理性思维习惯,他们对于现今的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较为客观和平和,倾向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非执着于一时一地的个别事例,对于时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较为极端和偏颇的言论均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再次,高校民主党派成员从各个不同领域出发,从不同阶层利益出发,对于历史、社会、

文化以及中国现状的观念与看法与中共各级组织或党政管理机构的主流表述并不一定始终一致 (而后者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前后始终一致),但他们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并且往

往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忧患意识,希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于中共在领导国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都予以衷心拥护,对于现今的种种社会问题则表示极大的关注,而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包括高校的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工作是很有助益的。

第四,由于自身学习与工作的局限性, 高校知识分子及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共在处理各类具体问题时��面临的境遇往往不甚了解,习惯于以“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来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忽视这些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就需要通过党派活动来经常接受中共的引导和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而由于高校知识分子在特定环境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种引导教育及沟通机制对于多党合作及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简而言之,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上、目标上既有“同”的一面,也有“异”的一面,但其主流是“同”,这并非不正常,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在行动上,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基本上能够做到“同心同行”。

(二)问题分析

但是,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注意到,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行动上同心同行”这三个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一,高校民主党派部分新成员对于民主党派自身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传统的了解不足。高校民主党派吸收的新成员,多数文化层次高,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敏感,不少人还是教学科研的骨干,但对民主党派过去在患难岁月里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历史不太熟悉,对民主党派自身的优良传统缺乏深刻认识,有些成员甚至对本党派的章程、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都不太明确。因此,这部分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对于“思想上同心同德”的理解不够深刻。

其二,高校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对于单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不够满意。由于现实的客观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和矛盾多发期,在这种极端复杂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自然也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也是中共中央不断深化改革的动因之一。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去行政化”的迟缓不前,因此也存在着很多矛盾,在此情形下,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对于中共党组织在高校中的作用和领导方式存在一些不满意见。

其三,高校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参政议政的动力不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成员的重要职责,但是在高校中,由于“高校行政化”早已腹诽甚多,中国高校治理结构存在着重大问题,加之,身为高校教职员工,其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繁重,在目前的激励机制下,高校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对于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

 

三、高校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引领和践行之策略路径

(一)用“同心思想”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高校民主党派要按照“同心”思想的要求将民主党派建设成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心”思想作为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中的根本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将“同心”思想作为政治理念,贯穿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始终。有了这种政治理念,就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所具有的先进性、创造性和优越性,就能够更加坚定地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够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将“同心”思想作为政治原则,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过程中认真加以遵循。坚持了这一政治原则,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就会在政治上与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性,在思想上与各级党委高度统一认识,在行动上与各级党委高度团结一心。作为政治原则,“同心”思想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中,还能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民主党派长期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参政党的重要作用,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其三,要将“同心”思想作为政治方向,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中就不会偏离正确的目标。民主党派在组织建设中将“同心”思想作为政治方向,就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了这一政治方向,民主党派就是坚持了自身的政治纲领、政治诉求;坚持了这一政治方向,民主党派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与政治作用,就能够不断提升与发挥,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性质与民主党派所具有的政治特质所决定的。坚持了这一政治方向,才能够使保持民主党派健康发展,为国家和为民族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续写民主党派光荣历史的崭新篇章。

其四,要将“同心”思想作为政治素养,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中对每一位成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心”思想作为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必备的政治素养,会更加明确作为参政党中的一员的责任与使命,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创造性与优越性,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在参政议政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有用之言、献可行之策,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建功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在政治思想上,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一致性;在政治方向与目标上,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共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同心思想”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要深刻理解“同心思想”,将其付诸于日常的工作之中。

高校民主党派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同心思想”、深刻领会其内涵、意义和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在个人的日常工作中,注重践行“同心思想”,将其落实于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

其一,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事业,传播文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塑造年轻一代美好的心灵。作为科研学者,要努力跟随世界学术前沿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同时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开展学科前沿和应用研究,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方式,为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服务。

其二,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为地方政府献计献策,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汇聚人才的高地,聚集了一大批党外知识分子,历来是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的重要源头,是党的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对而言,高校的民主党派以及民主人士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资源。有学者认为,“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直接、最核心的资源。政治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维系或变革特定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秩序的决定性因素。”民主党派的建议提案是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是议政建言反映社情、民意主要途径和渠道。民主党派建议提案是否得到重视和落实转化,这与提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准确属实,建议是否可行具体并赋有可操作性,即提案的质量、水平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高校民主党派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及群体智慧,就某一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的重大课题做持续的系列研究,为各级中共党委和国家机关在相关领域的决策和政策提供持久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三,依靠自身的学术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延伸和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积极探索高校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新途径、新载体。不同于经济界和工商企业界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财力物力优势,在社会服务方面,高校民主党派需要从自身的智力优势出发,打造自己独特的社会服务品牌。

注释:

[1]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人民日报,2011-1-31.

[2][5]陈景聚.论新形势下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2:124.

[3][4]王树臣.多党合作视域下参政党“同心”解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