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程远金:建议将宝盖山的整治纳入2017年度城市改造

宝盖山、跑马山、太古山等山体及周围地区是我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其中宝盖山区域,位于京几路、朱方路以东,宝盖路以南,中山西路以北,建设中的太古山路以西,总面积38.33公顷(574.95亩)。依据《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纲要》,从山顶向外,依次分为山体本体区(核心区)、控制区、协调区,其面积分别为8.78公顷(131.7亩)、5.65公顷(84.75亩)、23.9公顷(358.5亩)。最高峰海拔高度为61.7米。

1、高盖山区域概况

宝盖山处于旧城区,被城市生活包围,山上有大量民居民宅,山脚基本被住宅、城市基础设施侵蚀,已无法展现其原始形态。在山顶保留有一定的绿地开敞空间,并修筑有一定的休闲、健身设施,服务于附近居民的日常空闲生活。林相以杂木为主,特色不够。山上现有步行路径基本形成体系。宝盖山区域属于金山街道及下属太古山社区、黑桥社区、京几路社区管辖,居民总户数为2691户(公房居民户约478户,私房约2213户),9419人。

2、地质灾害概况

该区域一直是民居高度密集区,地质灾害多发区,面广点多。2016年年初至8月25日,该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5起,占该年润州区域内发生总数14起的36%。2015年该区域共发生7起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占全区总数36起的19%。2003年该区域内发生14起,占全区总数65起的22%。该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一般是滑坡,在每年6-8月由强降水引发。从发生的次数及位置来看,20%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该区域的核心区域,20%发生在控制区,60%发生在协调区。从发生的地质灾害的规模来看,发生的均是中型或小型,而中型的一般发生在核心区域。目前该区域除了今年发生地质灾害的5处灾点外,还存在朱方路75号铁路大院、原市渣土办、宝盖山山顶等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山坡上老旧房屋之间,散落了大量的石砌或砖砌挡墙,很多高达3-5米,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墙,成为建筑隐患,急需治理。

3、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润州的防滑坡工作重心在金山街道,而金山街道的防滑坡工作重点在宝盖山。高盖山及周边地质灾害险情面广量大,在防治工作中,“防”难,而“治”则更难。这是由于该区域陡坡沟坎相接,房屋连体连片,人员密集,危房较多,如对隐患点逐一治理,不仅难设计,难施工(没有施工空间、施工通道),而且牵涉的相关利益关系的邻居、相关群众矛盾协调工作极其难做。因此长期以来,防灾排险仅是采取排水、防水等应急措施,或仅作修修补补的工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该区域滑坡灾险情年年防,年年仍不断高量发生,街道、社区和区防灾部门防灾压力大,群众反映强烈,一到汛期,市政府“12345”热线关于高盖山灾险情的举报电话不断。

4、整治建议

为了打造一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恢复高盖山应有的生态环境,解决宝盖山及周边群众安全的后顾之忧,同时缓解基层防灾工作的压力,市政府早在 2011年制订的《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纲要》中,就已经将宝盖山区域纳入整体整治《纲要》,但一直未能实施。为此,建议市政府依据《纲要》要求,尽快实施高盖山“退房还山”进程,将该区域内的居民迁移出来,同时结合实施青山绿水整治,全面根治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新的生态观光、居民休闲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