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党员、市政协委员、江苏大学陈健美教授在镇江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民间财富公司监管的建议》《关注左撇子学生,让教育更显人性关怀》两份提案。其中,《关注左撇子学生,让教育更显人性关怀》引起较为广泛的影响,受到澎湃网和人民政协网的高度关注。凤凰网、网易、腾讯、中华网,千华网、中国青年网环球网等多家媒体都转载了。
中国目前左撇子人口约有总人口的6%,而在教育阶段,左撇子学生容易面临“强行矫正”。而这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陈健美呼吁,日常教育中应尊重学生使用左手的权利,并配备适应左撇子的教学手段。
陈健美说,是受身边左撇子朋友的启发才写了这份提案。“朋友小时候因为左手写字遭到老师强烈纠正,产生紧张和自卑心理。”
“一开始考虑到这个话题冷门,但后来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值得探讨。”
陈健美在提案中写道,据美国《医药日报》报道称,左撇子占据世界人口的约10%。而陈健美经过调查发现,中国的现状低于这个数字,约6%左右。“按照这个比重计算,中国左撇子人群至少8000万,并且人数在增加。”在现实生活中,队左撇子的教育,我们通常是:他(她)们被强迫纠正,改用右手写字,而这也成为老师及父母最可“接受的”结果,却没有顾忌孩子的自身感受。
“纠正左撇子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违背教育公平原则。”陈健美说,惯用左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强行矫正可能导致孩子左右脑分工的紊乱,语言中枢发展的迟缓。会让孩子产生不自信、逆反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陈健美认为,在学校中,左撇子学生教育一直处于忽视的边缘状态。因为,左撇子学生的诉求一直存在,但尚未被平等倾听。如果在追求共性的过程中,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那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对于左撇子学生营造包容性的教育氛围,彰显人性关怀,是教育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
陈健美表示,在一切似乎都是为右撇子设计的世界里,左撇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不便和困难。体现在教育中,就是一切教师指令几乎都以右撇子的习惯为准。“例如分辨左右,称写字的手是右边;体育课上,教师示范动作时,基本都是右手示范。”
对此,陈健美建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应考虑到左撇子人群。“不要求左手写字的学生对笔顺的单一写法;体育课上,教师示范动作时,右手示范后再进行一次左手示范;对有条件的学校,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手工课上为左撇子孩子配备左手用剪刀。”“教育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尊重学生内心,顺势引导,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都感受到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