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交接
沈红亮:组织政治交接学教活动需要强化三种意识

政治交接学教活动,是民主党派一项“自觉、自主、自为”的政治活动。市级委员会作为民革的一级地方组织,正是“自觉、自主、自为”的实践主体之一。在开展政治交接学教活动过程中,市委会必须能够左右方向、主导议题、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引导党员的思想进步。依我个人浅见,一个基层的组织者,只有具备并强化三种意识,才能真正发挥组织者的主导作用,起到引导效果。

一、要有主题意识,时刻强调一个主题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是一项主题十分鲜明的政治活动,不是为了让党员学习到多少零碎的统战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党员在政治大势面前识大局、明是非。所以,对主题的强调十分必要。

强调主题,是为学教活动聚焦和定格在摄影中,只有定好焦距,放大主景,虚化衬景,才能使图像清晰。在学教活动中,鉴于基层党员所处的理论层次和有限的社会接触面,很容易把一些细节、局部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中,并在研讨中占据主要议题,这就相当于把衬景放大了,把主景遮蔽了。只有把学教活动定格在重大主题上,才不会使学教活动游离目标。学教活动既然是培养党员在政治大局上鲜明的判断能力,就一定要在主题上抓大放小,回避细节;在分析时集中论述,不分散精力;在目标上有的放矢,不转移视线。要时刻不离主题,任何一项具体活动的安排,都要以能否突出主题为参照。有控制议题的能力,学教活动就不会被琐碎的话题所困扰,就不会偏离方向;有足够的论述能力,党员判断大局的水平就能不断提高,在政治上就能日趋成熟。

强调主题,就是要明确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贯穿学教活动过程的最重大的主题,学教活动安排要时刻不离开这个主题。各民主党派追随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集中了全国各阶层的优秀分子,有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崇高理想,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尚追求,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道路是一条光明的道路。学教活动要把这个主题在党员队伍中反复论述,直到深入人心。

强调主题,就要找到民主党派的恰当位置。民主党派绝不是追求私利的政治组织。民主党派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建设祖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凡是能够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方法,我们就要坚持;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个目标的政党,我们就应该拥护。民革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政治组织,政党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这个目标。在现存的政治框架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的亲密友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角色和辅助者的地位。民革党员承担好自己的角色,才最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要教育好党员,认识、接受和承担好参政党的角色,这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思想前提。

二、要有方向意识,时刻防范两种倾向

政治交接和我国政党制度是一种函数关系。政治交接是一个变量。也就是说,如果政治交接进展良好,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就会随之得到优化。因此,政治交接学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十分重要。实践中需要避免两种倾向:

一方面要防范把学教活动搞成简单的政治宣传。如果将学教活动简单地作为宣传任务,习惯于召开冗长、枯燥的学习会议,(这种会议我们大都经历过)宣讲者言不由衷,参加者昏昏欲睡,势必成为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造成走形式、图过场,实际效果不佳。我们所坚持的政治原则,是来自历史的结论,是源于现实的需要,应该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如果没有在历史过程和现实背景中来认识,而只是简单地表达坚持政治原则的决心,就难以让党员理解共产党领导是中华民族为摆脱民族灾难、追求独立与富强的历史选择;就难以让党员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崛起的征程中无可替代的核心力量,因而就会使坚持政治原则的决心缺少深度、缺少分量,就难以赢得党员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活动开展方式,花了时间,并没有增长政治智慧。一旦搁置下来就冷淡了,忘却了,无法产生铭记在心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防范把政治活动搞成专业的学术活动。在党员队伍中偶尔会有一些现象,有些人埋头读了一些书籍,反而对政治原则产生了质疑。因为他有理论思考,所以很容易造成党员思想困惑。组织者一定要防范死读书和钻牛角尖现象。一是因为政治智慧不取决于你读多少书,而取决于你怎么读。政治学习更多地依赖领悟能力,不需要啃书本,不需要在历史文件上咬文嚼字和反复推敲。如果皓首穷经地十年苦读,必然成为陈腐书虫。书读多了,倒不一定有菩提树下的幡然醒悟。二是因为学术推论是经常发生错误的,但政治判断是不能有错误的。科学是在不断纠错进步的,这意味着现有的学术结论都包含着许多错误。但政治原则是必须坚守的立场和必须坚定的信念,来不得半点含糊。而且基层党员也不擅长于严谨的逻辑思考。所以,不能用学术讨论来代替政治学习。三是因为任何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根植于她的文化基因。对政治原则的掌握,有时候还必需有对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的特殊感悟。所以,政治上的道理有时候并不都存在于书本中。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某种程度上可以用它来作为衡量一个人在政治上成熟程度的参照。一句话,政治上的信仰需要的是明白事理,在大事面前不糊涂。

三、要有视角意识,时刻坚持三个视角

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社会上常常存在着某些政治上不和谐的声音,大都是用片面的视角看待问题的结果。学教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教育民革党员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首先,应该宏观地看问题。如何在宏观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说白了,就是算大账。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建设国家就如同经营一个企业或做一笔生意。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是好买卖,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大账是什么?这种制度使我们的国家连续30年时间高速增长,实现了富强之梦。中国再也不会任人欺凌,中华民族再也不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是最大的收益,是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头脑清楚,只要拧得清,就不会在这样的成就面前否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宏观地看问题更容易明白事理。

其次,应该正面地看问题。社会上有些人更关注我们国家局部领域中不如人意的地方,并因而质疑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民革党员更应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自从确立以来,就不断地取得各种成就。而这个制度之所以在我们的社会生根、成长,说明了它同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联系。这些联系绝不是可以轻易割裂,而想当然地移植一种异质的制度。至于现行制度中还存在的很多弊端,那就需要在微观上调查研究,寻找可行的方法,一点一滴地加以解决。这种工作,正是参政党应尽的责任。如果每一个民革党员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仅能在政治原则上十分坚定,而且在面对社会弊端时十分务实。

再次,应该历史地看问题。一个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由落后赶超先进,需要有一个周期。在达到赶超目标之前的整个时期里,每一个点时间上我们都是落后者。如果无视历史进程,无视发展趋势,在实现赶超目标之前的每一个点时间上进行简单的中西比较,都一定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参照历史进程来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发展得最快的道路,也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民族崛起、赶超西方世界的道路。如果对照着东西方历史发展轨迹来思考,我们就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旗帜鲜明。

总之,如果学教活动的组织者具备了这三种意识,就一定能在学教活动中驾驭全局、左右方向,就一定能在开展活动和思想引导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