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革先贤
何香凝的革命家风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与儿女合影  

廖仲恺和何香凝夫妇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闻名遐迩的革命夫妻。廖仲恺遇刺去世后,何香凝独自抚养子女,在她影响下,女儿廖梦醒和儿子廖承志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孙辈廖辉也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何香凝一家的家庭奋斗史,几乎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翻版,不管国事如何变幻,家庭怎样沉浮,他们一家追求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家风代代相传。

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天足缘”

1897年,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廖仲恺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华侨家庭,19世纪中期,由于受战乱和灾荒影响,广东一带的许多中国人横渡大洋,到美国谋生。据说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已达几十万人,这些远道而来的华人从事采矿、修路、农业,乃至开餐馆和洗衣店,对繁荣美国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当时美国排华十分严重,很多美国人认为华工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1881年11月11日,旧金山《窝斯比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画了一尊类似纽约自由女神的塑像,只不过高举火炬的是一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他的左手还握着一杆烟枪,漫画的讽刺意味可想而知。

南北战争以后,排华运动达到了高峰。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华工十年内入境,并拒绝中国留学生进入陆海军学校,事实上这项排华法案直到二次大战时期才废除。

廖仲恺祖父就是早年到美洲谋生的华工,父亲则是第二代华侨,任职于旧金山一家银行。美国的排华政策在廖仲恺父亲心中留下了极深的阴影,他对中国男人吸鸦片、女人缠小脚更是深恶痛绝,父亲去世时廖仲恺还未成年,他留下遗嘱说,儿子今后结婚一定要找个天足妻子。

父亲去世后,廖仲恺随母亲回到广东。在当时的中国,女性几乎人人都缠小脚,即使在广东这种比较开放的地方,天足妇女也极其少见。无巧不成书,在香港出生的何香凝正为自己是天足不好找婆家而忧心忡忡,恰好廖仲恺遵父嘱选择天足配偶,两人条件恰好相符,真可谓天作之合。

婚后,廖仲恺携何香凝在广州与兄长一家合住,他们先住在楼下一间屋子里,后搬到楼顶天台自搭的小屋居住。夫妇俩在窗前赏月、读书,感人月双清之乐,遂将此室命名为“双清楼”。廖仲恺夫妇在此居住了五年,直到后来东渡日本才离开。“双清楼”至今仍存,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在日本留学期间,廖仲恺夫妇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在此间先后出生。何香凝很疼爱孩子,特别是廖承志,小时候胖乎乎的非常可爱,何香凝总是亲昵地叫他“肥仔”,她希望儿子以后能像爸爸一样有出息。

廖仲恺去世以后

1909年夏,廖仲恺夫妇回国参加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廖仲恺和何香凝追随孙中山继续革命,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遭暗杀,年仅48岁。

廖仲恺遇害对何香凝打击很大,精神变得有些恍恍惚惚,她担心丈夫的死会影响孩子,于是便问廖梦醒和廖承志:“三年前,爸爸被陈炯明囚禁时写给你们的诀别诗,还记得吗?”姐弟俩当然记得,便背诵给母亲听:“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儿惜身体!欲要阿爹乐,阿女、阿儿勤苦学……”

当时廖梦醒在岭南大学农学院读书,廖承志在大学附中上学,父亲的死让他们悲痛万分。1926年8月20 日,在纪念廖仲恺逝世周年追悼会上,廖梦醒喝了一瓶柠檬汽水,回到家后便一病不起,发高烧,掉头发,吃不进饭,只靠喝些果汁维持生命。何香凝怀疑有人对廖仲恺的孩子下毒手,于是便寸步不离地照顾女儿,在母亲照料下,两个月后廖梦醒病情才有所好转。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休息,何香凝带廖梦醒去澳门疗养。当时国民党右派在澳门活动非常猖獗,何香凝担心女儿的安全,所以严禁廖梦醒独自出门。廖梦醒想外面透透风,何香凝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画笔,陪女儿去海边散步。

廖仲恺生前非常疼爱廖梦醒,何香凝也决心将女儿培养成父亲那样的革命者,便经常给她讲述爸爸的故事。当年中山县盗匪横行,老百姓深受其苦,廖仲恺派人率部征剿,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廖仲恺遇刺后,中山百姓纷纷到停厝灵柩的中央党部抚棺痛哭,何香凝颇有感触地对女儿说:“只要你做了好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你要记住爸爸的这些事迹。”

1927年6月,廖梦醒与廖承志经香港赴日本,廖承志考入早稻田大学读书,姐弟俩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宣传中国革命。几个月后,日本警察将他们逮捕,后来又将两人驱逐出境。

通电营救儿子

1928年春,廖承志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受党组织委派,到德国和荷兰领导中国海员运动。1930年夏,廖承志赴莫斯科参加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32年回国,在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和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3年3月28日,廖承志在上海租界突然被捕。何香凝得知消息后,通电全国求救:“全国军事政治长官公鉴:小儿承志在沪,昨晚被外国捕房拘捕,但未悉拘在何处,余愿与儿共留囹圄,要求解往华界,既死亦愿在华界,不在租界,请查示复。”何香凝的通电发出后,举国哗然,社会各界纷纷通电声援,蒋介石也复电称将“设法营救”。

宋庆龄得知此事后,马上和蔡元培、杨杏佛等人商量,聘请沪上有名的大律师吴凯声和马常为廖承志辩护。29日晚,柳亚子告诉何香凝,南京政府准备将廖承志押到南京接受审讯。

何香凝闻讯后找到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要和儿子一起坐牢。吴铁城将情况报告了蒋介石,摄于何香凝在社会上的威望和影响,蒋介石同意释放廖承志。后来由何香凝和柳亚子具保签字,廖承志才得以获释。

为了保护廖承志,何香凝将儿子“软禁”在家里。此间,廖承志与后来成为其夫人的经普椿谈起了恋爱,经普椿是国民党元老经亨颐的女儿,住在何香凝隔壁,后来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承志被释放以后,伯母就把他关在家里,有一个多月不让他出门。这样,我们俩就渐渐地熟悉起来,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我发现他多才多艺,会唱歌,会绘画,懂外文。他当时画的一幅我的肖像油画,一直珍藏至今,挂在我卧室的墙上。”

廖承志获释后,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门慰问,其中也包括许多媒体的记者。何香凝便借这个机会,对国民党中央社记者发表谈话,呼吁政府释放全国的政治犯,据一些老人回忆,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母女情深

1930年,廖梦醒与共产党员李少石结为夫妻,他们在香港建立秘密交通站,担任中央苏区和中共中央之间的联络员,其间廖梦醒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廖梦醒参加了保卫中国同盟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宋庆龄的秘书,负责向国外友人和华侨宣传抗日、募集资金和医药用品。香港沦陷后,宋庆龄转移至重庆,周恩来让廖梦醒到重庆继续担任宋庆龄秘书,协助宋庆龄恢复“保盟”。

何香凝本来在香港居住,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何香凝随时关注着时局的发展,1943年7月13日,她在致女儿的信中写道:“时局紧急,非吾所虑;国民党十三年之主张不能实现,恐我民族不能生存。若看真国情及民族兴亡之责任,即紧急时局,何足畏哉!”

当时廖承志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何香凝经常和女儿通信,商量营救事宜。何香凝想到营救儿子需要大笔资金,于是便托人到重庆卖画。1944年8月16日,何香凝致信廖梦醒说:“16日孟先生带来卖画款,转换之小金两片,已收到……囡囡进了中学,其身子如何?比前肥大否?汝弟在该处,救济及养料恐未充足(前三四个月托人带去用物,至今尚未有回音收到,使人挂心之极,究竟他近日情形如何,已去函数次亦未复),约每月1000元,两三月一次,如时局紧张,则多汇一些与他,吾若疏散往乡居,恐汇兑未便也。如用过你钱,以后再算。”

李少石与廖梦醒当时不在一起工作,何香凝常惦念女儿女婿两地分居,幸好周恩来善解人意,将李少石调到重庆工作,夫妻终得团聚。但不幸的是,重庆谈判期间李少石因所乘汽车肇事被国民党士兵误伤致死,廖梦醒害怕母亲接受不了而隐瞒了这个消息。后来何香凝得知噩耗后虽然极度悲伤,但仍勉励女儿要化悲痛为力量,为党和人民干好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让廖梦醒安心工作,何香凝特意将外孙女李湄接到香港亲自照顾。廖梦醒对母亲也是非常孝顺,新中国成立后环境安定了,常带李湄探望母亲,有一次邓颖超调侃何香凝说:“何老偏心眼,只疼儿子,不疼女儿!”何香凝一把将廖梦醒和李湄搂到怀里说:“这娘俩都是我的开心果!”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母亲去世后,廖梦醒在《我的母亲何香凝》中写道:“作为她的女儿,固然希望母亲能够活到长命百岁,但是毕生参与革命斗争的母亲终不能违反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母女感情之深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