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社区平台建设、就业培训、对零就业家庭的帮扶等,都很有成效。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全省最低,也远低于全国水平。我市所取得的成就,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刚才各位领导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下面我想从另一个角度上谈谈我们对促进就业的想法。
首先向各位领导报告,我最近对镇江街头擦皮鞋的比较留心。可以作为促进就业的考察事例。几个月前,在南门车站前面有一大排擦皮鞋的人。一元钱擦一次,擦的人很多。一时间显得很兴旺。后来城管来了,收费,每一个人每月50元;买东西,衣物、帽子、工具每人50元。成本高了,擦皮鞋的价格就成了2元钱擦一次。愿意擦的人少了,擦皮鞋的人也混不下去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擦皮鞋的人数大大减少了。这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府干预导致市场萎缩再导致失业率增加的事例。我可以断定,城管的这项管理行为消灭了至少几十个就业机会。当然,我们首先要确立这样的观念,象擦皮鞋呀、卖菜呀、摆小摊子呀这些工作,同在工厂劳动一样,就是一种就业。
就业是复杂的经济系统中众多问题之一。这两天在思考就业问题时,就在想,我要在就业问题的根源上向各位领导谈谈我们的想法。我想如果给我的发言起个题目的话,可以叫:就业有问题,但不仅仅是就业本身的问题。之所以使用这样的题目,我是想我们应该跳出就业谈就业。因为我们认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政府安排就业岗位的具体政策,而是政府影响社会生产和市场活动的税收、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因为经济系统内的各种问题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市场交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一种市场交易。任何自愿的市场交易都能增加交易双方的好处。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教科书中用了一个专节,阐述为什么自愿的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有好处。市场上是不会出现人们用相同面额的纸币相互交换的,我拿一百元,跟你换一百元。这说明了市场交易除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则,即双方获益的原则。市场交易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是毫无疑问的。阻止市场交易(文革中取缔市场)必然导致财富损失;或者增加交易成本(重税政策)必然导致经济萎缩,并进而导致就业减少。充分的市场交易使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
里根的政策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样板。美国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典型。总统里根在一次酒会上偶遇经济学家,叫拉弗尔。拉弗尔随手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一幅简图讲述他的供给学派的理论。大意是,当政府税率为100%时,生产为零,因此政府收入也为零。随着税率下降,生产和政府收入都会增加。当降至政府收入的最大点时,继续下降则会提高生产而降低政府收入。税率高于这一个点,不仅损失社会财富,而且减少政府收入。所以,在这一点的上方是政府税率的禁区。供给学派的理论因此成为里根经济政策(即所谓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处于持续的繁荣之中,也是失业率相当低的时期(从1982年的9.7%到1988年的5.5%,20年最低)。里根总统也因此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微利的行业对就业最有益对成本最敏感。假设一宗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都能得到一元钱的财富。如果国家税收或部门收费等于或超过一元,这个买卖就不会进行。交易取消了,政府税收或部门收入当然也落空了,同时损失的是一笔社会财富和一个就业岗位。可见,针对利润微薄的行业征收重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下岗职工们所能创业和就业的领域,往往是利润微薄,对成本非常敏感的领域,大都是那些小摊子、卖菜、擦鞋的工作。因此最容易受到政府税收政策的影响。所以,近年来,我们国家失业严重、个体工商户萎缩与重税政策是同步的。这绝不是巧合。因为个体工商户对普通职工就业的贡献最大,却面对着税费很重的政策环境。1999年以来,我们国家每年个体工商户减少100多万户,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3.1%一直攀升到4%以上,但财政收入和部门收入却在迅速增长。财政来源于税收。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排在世界第二。一个低福利国家维持着世界第二的重税政策。这同个体工商户的减少、失业率上升之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从根据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2004年降到谷底,2350万户,到了2006年6月,这一数据略有回升,达到2505.7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00万余户。)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者保护竭尽全力。所以,已故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极力主张,中国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允许甚至鼓励一些不办证照、不收税费的地下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降低创业成本,使困难阶层的民众有养家糊口的机会。更值得强调的是,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者的税收,其征收成本很高。针对他们征税得不偿失。
从调整税收结构着手促进社会就业。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应该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者的生存环境来调整税收政策和税收结构。那些以纯粹以谋生为目的的一切个体经营活动应免除一切税、费,相关部门只提供职能范围内的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对于他们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要以教育和监督为主,不可以动辄处罚。努力为基层群众创业、就业扫除一切障碍。要转变城市管理观念,不要把市容市貌的重要性放在困难群众生活之上,不能为了衣食无忧的人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就必需断绝生活艰难的人最后一点经济来源。2005年,纽约市市长否决了市议会的“人行道摊位修正法案”,使得个体业者在世界上最昂贵的街道上合法摆摊设点。这是非常实在的为底层群众增加就业的方法。
市场自动生成的就业机会更能反映市场的需求。市场体制下,政府的职责就是努力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使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市场会自动地扩张,产生出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只要政府减少管制,有些潜在的就业机会就会浮出水面。这些市场自动生成的就业岗位不需要政府投入一分钱的。有时候我们花钱刻意为某些人群提供就业岗位,很可能是把另一个人的岗位拿过来,交给这一个人。因为市场总量就这么大,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是确定的。给了这个人,就会另一个人就失去了机会。例如,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给困难家庭。把原本可以由另一个人做的工作,买过来,给了一个比较困难的人。虽然说是有意义的,但花了钱,并没有提高就业总量,终究是一种遗憾。
所以,我们建议:
一、组织一次调研,看看是否可以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免税范围。许多小企业一收税就濒临倒闭。倒闭了就增加了失业人数。我曾经见过一个资料,说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一定范围内有明确免费政策的。相关部门可以组织调研一下,在地方政府权限内,能在哪些方面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减轻税收负担,促使市场在最大限度内提供就业机会。
二、取消一切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城市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收费。收费比收税更不规范,对市场底层讨生活的人杀伤力更大。只要允许收费,就相当于给了管理者合法伤害他们的机会。尤其不能允许把管理费和罚款纳入部门和个人的腰包。如果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下达收费指标,还给他们奖励,管理人员就会想尽方法同底层的小民争利。结果是把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压缩到最小的程度。
我的发言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提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