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市委会:对大力发展我市全域旅游的建议

 

厚重的历史,赋予了镇江浓郁的文化底蕴;秀丽的山水,造就了镇江丰富的旅游元素。作为我省旅游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镇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地位逐步提升、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呈现出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今年,我市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千亿产业”为目标,成功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二批创建单位。2016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15.6%,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18.1亿元,同比增长18.1%。旅游发展形势十分喜人。

然而,与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要求相比、与周边先进城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镇江旅游产业仍然存在着旅游规划及配套不够到位、缺乏真正具有带动性的龙头项目和品牌产品、景区各板块各自为战、缺乏交流合作以及联合营销意识等一些发展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明确定位,做好镇江旅游整体规划

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模式的大转变,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趋势,必须强化全域理念和大旅游理念,按照全域化要求配置资源、规划旅游布局、推进景区建设、融合产业发展。在规划上,要聘请国内一流的市场营销和旅游规划专家,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认定标准,编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辖市区编制分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强化城市建设、文物保护、山水资源、文化旅游等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瞄准争第一、创唯一的目标,深化旅游定位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独树一帜。在定位上,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树立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理念,抢抓宁镇扬同城化历史机遇,尽管融入苏南旅游圈,努力推动镇江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建设一个在苏南地区和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城市。

二、提升品质,充分彰显镇江旅游特色

要进一步深挖能代表镇江精神镇江特征的元素,打造镇江旅游特色和品牌,加快形成多点开花、百家争鸣的旅游竞相发展局面。一要强化山水旅游品牌建设。山与水构成了镇江的灵魂——浩淼长江将金山、焦山、北固山组合成壮美的天下第一江山图画;镇江的水,往往与山相伴。金山、焦山、北固山,或是依偎,或是环抱,山水相连,江天一览。这些是上天赋予镇江的礼物。要进一步推进三山一湖景区建设,随着西津渡成为镇江旅游业中的亮点,将西津渡融入景区,打造“三山一湖一渡”大景区建设,做到让“三山”吸引游客,让“一渡”留住游客,使镇江旅游业的发展踏上新台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游园活动,扩大景区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镇江“山水”旅游品牌。二是强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要进一步加快丹阳、句容、扬中等地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全力推进茅山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世业旅游度假区长江鹭岛音乐节”“长江草莓音乐节活动效应以及总书记视察效应,加快编制整岛旅游发展规划,完善设施及相关服务功能,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此外,要统筹规划特色小镇建设,出台特色小镇创建3A4A 5A级景区的政策指引,把特色小镇打造成新的旅游增长点、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加快打造旅游新品牌,建议开启镇江诗词文化之旅,加大对“中华诗词之市”的宣传力度,优化“三山”、南山、长山、茅山和宝华山等景点公交,在车上进行诗词旅游广告宣传,打造一站式自助服务。开启镇江宗教文化之旅,挖掘镇江的宗教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日游、两日游专线,将佛教(金山焦山 宝华山)、道教(茅山)、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大西路基督教堂)、天主教(丹阳天主教堂),充分展示开放。让多彩的旅游丰富群众生活,不断助力镇江经济发展事业。

三、优化业态,加快旅游产业融合

发展全域旅游,贵在产业融合。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融合度非常高,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具有兴一业、带百业的作用。与农业融合,可以带动一产直接进入三产,实现农业就地转型、农民就地致富、农产品就地增值;与工业融合,可以形成工业旅游产品,反推工业发展。对于镇江来说,以文化旅游为主,本身就是第三产业。因此,必须着眼全域旅游人文关爱和认同感,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积极推动各行各业综合服务升级,让每位游客都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要统筹发展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行动,加快建设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与健康养老、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研究本地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需求,着力挖掘、开发具有市场针对性的旅游特色产品,提高旅游的层次和品位,重点打造好生态观光旅游产品、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养生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红色文化旅游等五大旅游产品,加快发展房车营地、自驾车露营、低空飞行、体育旅游、邮轮游艇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构建镇江旅游产品体系,吸引八方来客。另外,要探索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投融资体系,积极搭建旅游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格局。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发展,加强景区的规模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景区配套建设,形成一个景区一个产业群体的开发格局,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四、促进共享,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做好营销是提升景区知名度、增加旅游客源和收入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大客源市场营销。突出重点地区、针对重点人群,通过走出去宣传推介、请进来考察采线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市场,不断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要瞄准扬州、常州、南京等周边城市,重点发展长三角京沪沿线城市客源市场,全方面、渐进性拓展客源市场。二是全方位宣传报道。利用媒体、微博、微信、大型宣传图片、宣传资料及旅游手册进行立体宣传,做到旅游宣传有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实现宣传促销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三是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地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区域合作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