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民革镇江市委  王加友

政产学研合作是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的互惠多赢合作关系。我市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大项目、大投资的拉动,也需要发挥好产学研合作来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下面,就如何更好地发挥镇江高校资源优势,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形成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时参考。

一、基本现状

1、驻镇高校院所科技资源情况

我市现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6所大专以上高校,其中,江大和江科大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在省内处于较前位次。两所高校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200多人,在校硕博研究生近14000人。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五年来,获得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100多项。

我市还有镇江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0多家重点高校,建成13个研发中心、10个专业研究院所。

2、政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为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激励政策,取得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校地合作意识强。科技部门与高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各辖市区、镇江新区长期聘请驻镇高校专家作为科技顾问,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分管领导由市委市政府和高校主要领导担任;定期会商议事。二是产学研合作形式多。五年来,全市组织产学研活动150多场,收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7000多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800多项,参与产学研活动企业4200多家。三是平台建设参与广。两所高校与我市企业共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近140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合作观念存在差异,政府支持、整合力度有待加强。一是项目的选择上,政府偏向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高校科研院所偏向学术水平和课题研究,企业以市场和效益为中心。二是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政府主要定位产业群发展,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样机对成本和工艺研究不多,导致转化批量生产时有风险。以上因素,加大了资源整合的难度,需要政府从体制机制、技术标准、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企业一元化经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生产产品单一,自身技术人员、财力和科技实力不足,造成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不够强。现有服务机构功能单一,高校转让、企业吸纳科研成果更多的是通过政府组织的一些阶段性活动,缺乏正常的对接机制和完善的服务平台。现有的政策、资金更多地向少数大企业倾斜,而能够惠及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较少。

3、驻镇高校科研成果和人才流失比较多。五年来,两所高校合作企业2200多家,合同经费近30亿元;合作本市企业400多家,合同经费约1亿元。本市科技创业园区规模小、相关政策不具吸引力,导致不少高端人才舍近求远去创业。人才流失严重,两所本科高校毕业生2014年、2015年、2016年留镇人数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1%8.7%11.5%。这与我市产业集成度不高、就业创业政策落地效应不明显有直接关系。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构建合作机制。发挥规划前瞻作用。设计好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提高远景规划的拉动力和导向性作用,以远景发展规划吸引更多的科研项目在镇落地生根,使镇江企业的活力真正上升到依靠科技进步的实力上来。完善组织决策体系。政产学研合作需要集成各方优势,协同推进,需要整合企业和高校资源,广泛参与。镇江目前没有政产学研合作机构,管理职能比较分散,建议加强组织保障,组建政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来统一协调政产学研合作中的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叠加,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多重融合。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按照创业之初是保姆、发展之中是导师、成功之后是保安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现有公共技术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全面推行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帮办服务。

2、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合作路径。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技术创新服务、专利服务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建好信息服务网,及时将科技信息提供给企业,同时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等科研单位,使政产学研的渠道更加畅通。建立高校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在两所驻镇本科高校分别设立镇江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汇集域内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开发、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企业诊断等服务;市财政上每年给予一定运行经费支持,同时对相关高校及其科技人员从事以上服务取得的业务收入和酬金收入,提供税收政策优惠。通过构建平台,促进产业与科教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建立行业技术研发机构。围绕我市两大支柱产业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市产业研究院为基础,龙头企业研发为支撑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行业技术研发机构,为行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信息服务,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市场竞争力。

3、优化政策环境,打造合作高地。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吸引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立校企科技特派员合作机制。政府和高校协同出台保障、激励政策,科技特派员保留原单位编制和原行政职务、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享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干部提拔优先,创业所得的分红、收入不予干预,技术入股比例由个人与企业双方协商,有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等政策,加速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和落地。支持驻镇高校建设和发展。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双一流”建设瓶颈,建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高校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驻镇高校科技服务能力。围绕我市产业特色,建立驻镇高校产业人才库,提供人才津贴、购房和税收等政策优惠,积极吸引留住人才。目前的大学城建设,要放眼长远,做好教职工宿舍、医院、中小学教育、商业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以解决教职员工后顾之忧。加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依托我市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闲置厂房等,扶持建设低成本、全要素、高效能的创新创业基地。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健全创业孵化机制,为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创业投融资、小额担保贷款、创新创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机会。针对我市现有的双创基地零散、规模小等实际情况,建议在镇江大学城附近建立“长山创新创业科技园”,用优于镇江周边地区的政策红利吸引各类人才在镇创新创业。实施创业视同就业、房租减免、贷款扶持、创新创业引导项目支持等优惠政策,让更多的有理想、想作为、能实干的青年学生留镇创业就业,更好的为镇江服务。

当前,我市要站位苏南,推进产业强市,全面振兴镇江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按照搭台、提升、放大、深化的思路,增强市委市政府调动和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为我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开创政产学研合作新局面,从而为奋力谱写两聚一高镇江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增添新的合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