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山思想研究会
植树节中承载的家国梦

 

——在2018年孙中山思想研究会活动上的讲话

沈红亮

同志们:

今天是植树节,也是中山先生逝世93周年的忌日。我们选择这一天,在这一个地点,举办今年的孙中山思想研究会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312日)这个时间和(北固山)这个地点,承载着我们的情感,承载着我们的追求,还承载着对于国家未来的梦想。我想借此机会,将这个日期、这个地点,以及这项活动,相关的历史联系作一个说明。

    我想跟大家讨论三个小话题:

一、(城市记忆)万人空巷为哪般?作为一个市民应该知晓的往事

第一个话题是城市历史中的一件盛事。我之所以用“万人空巷”作标题,有点夸张,是想让大家回到那个热火朝天,令人振奋的历史场景中去。这个小标题也可以叫“90年前的今天”,准确地说,是89年和88年前,镇江历史上发生的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作为一个镇江市民,作为我们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铭刻在心。我们今天之所以在北固山来举办这个纪念活动,正是因为这里留下了一个大事件的遗迹——民国时期镇江最早的关于孙中山逝世纪念和植树节活动的历史遗迹。值得叙述的是1929年和1930年这两年的纪念活动旧闻。

11929年的植树节活动————“第一”建设工作

这一年的植树节可以用“第一”作为关键来标注它,因为当年申报报导它的时候用的是这个词,称为迁镇后“第一件重要建设工作。”1929年江苏省会迁到镇江。从19291949,共20个年头。除了日占8年,是12个年头。省政府迁镇江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植树节活动。2月迁镇,3月举办。当时的场面,规模宏大,激动人心。

当时的省政府主席是钮永建。他领导的省政府专门在伯先公园成立造林运动委员会来筹办这项活动。因为是省府第一项建设活动,务求扩大影响,所以组织了5万多人参加(当时城里15万人)。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见规模之大。用宋丹丹在小品中的话来说,是“那场面,是旌旗招展,人山人海”。活动分四个议程:一是纪念大会(纪念孙中山逝世四周年,地点是旧体育馆)非常隆重;二是游行与口号,从体育馆直到宝盖山,参与者热血沸腾;三是宝盖山植树典礼,场面宏大,钮永建、胡健春等历史名人相继讲话;四是植树4万株,业绩显著。整个镇江城倾城而出,这样的场景在城市史上不多见。典礼上还声明以后每年举办“植树式”。

21930年的植树节活动————“永久”纪念物

这一年的活动,可以用“永久”作为关键词来标注。1930年植树节活动直截了当,就是植树。当年,造林运动委员会把北固山划了12个区域,分给机关、团体与学校,统一开展植树活动。这一次的规模,只有数千人。但这一次留下一个重要的历史建筑,决定在北固山中峰建一个中山纪念林塔,以垂永久。当然,旧塔已无,现塔是1986年重建的。有了这个纪念林塔,让我们多了一点历史感,每次到此地游览,都有重回民国的感觉。

    这部分是我们作为一个镇江市民不应该不知道的事情。同时为大家推荐一本书:《民国省会那些年》,镇江市史志办前些年组织编撰的书籍,书中逐年记载了省会期间的镇江史事。

 

二、(民革元素)中山遗愿有传人。作为一个民革党员应该了解的知识

第二个小话题,着重介绍这个节日中的民革元素。这是作为一个民革党员应该了解的内容。这就要探讨一下植树节的缘起。我想用5句话把相关的史实说清楚。

1、中山逝世——开启纪念活动之门

1925312日,在铁狮子胡同1号(顾维钧的私宅)去世,全国出现了极其隆重祭奠仪式。从此开启了与孙中山逝世日有关的纪念活动。

2、纪念活动——纯政治纪念活动期

1926年逝世日的纪念活动,以民间纪念为主,为国民党争取民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打下北伐胜利和统一国家的舆论基础。在宣传孙中山的同时,宣传了国民党的政治理念;在纪念孙中山的同时,取得了压倒性的话语权。这些纪念活动相当于一次卓有成效的政治宣传,为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27年,北伐中的各地的纪念活动没有中断。

1928年,国民党执政,规定逝世日纪念活动的标准仪式、标准口号,对纪念活动进行统一操作。当时中山陵未建成,但有举办重大活动。

3、节日确定——与植树活动相联系

确定节日的原因分析,一是,孙中山生前倡导植树,并倡导建植树节(1915年在孙中山建议下北洋政府定清明节为植树节);二是,312日在时间上恰好在植树最佳时节;三是传统中国中公地的悲剧随处可见,公地绿化只有现代国家才能有处置的可能。传统国家缺少社会动员的手段,更缺少积极性。四是,更重要的理由,国民政府是孙中山宣传的最大受益者。

节日初定。正式以植树节作为国家节日,全国休假一天,成为国家制度,民间退居次要地位,由政府主导。

植树节活动。中山陵竣工,南京举办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在陵前遍植松柏。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哀伤氛围,激发起类似于宗教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赢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

奉安大典。19295月举行,把孙中山纪念活动推向顶峰。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及树立其崇拜,耗资巨大,规模空前。在南京建迎榇大道:从中山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门,直到中山陵,皆为迎灵所建。南京城也因此初具规模。

4、镇江情况与全国情况

各地都成规模。全国统一命名,名称大同小异(有:中山林、中山纪念林、总理纪念林、中山林场、中山森林等);一城多林(镇江至少有两个:宝盖山和北固山);附属建筑有塔、碑、亭等。

5、当代节日。19792月在第五届六次人大常委会上通过,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对“决定以每年3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强调植树节的设定是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尽管现在的植树节是新政权重新确认的,但它非常明确地保留了民革元素。

综上所述,植树节中充满了民革元素,这是今天在这里举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民革党员不应该不知道的事情。

三、(政治运作)政治立场塑造术。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知晓的知识

    第三个话题是一个思辨性的话题。这也是只有社科领域里研究者才会关注的话题:象植树节这样政治化节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宣传是如何运作的,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1、领袖崇拜的意义

所有的政治化的节日活动,承担一个共同的功能,即意识形态宣传。

其中,领袖崇拜的宣传,是最简易的社会整合方式,起到了国家暴力和行政手段无法获得的效果。也是成本最低的社会整合手段,领袖人物成为一种政治符号,民众认可了这个政治符号,自然就认可了捆绑在这个符号背后的政治理念。这正是每一个政治集团都在努力神话自己领袖的原因。即使在非常成熟的民主社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越是民主氛围差的社会,造神运动就越是卖力。所以,在那些没有民主的国家,英雄崇拜就大行其道。

    2、纪念日的用意

纪念日的纪念活动,是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形式,争取民众的认同。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神圣化。通过对时间的制度化安排,强化人们对象征符号的接受,从而塑造一种权力格局。这对于国民党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以孙中山这一个符号为例:在1926年逝世日纪念活动中,北方在纪念中,段祺瑞派代表参加,赞颂孙中山的业绩;南方在纪念中,用化装游行来丑化北方政客,北方政客们拱手把政权的合法性让与了南方。同一个活动,北方在歌颂南方,南方在丑化北方,双方在宣传能力上就有了天壤之别。

3、意识形态运作的目标

把它上升为理论,引用柯泽的话:“权力必须通过象征仪式而得以表现,仪式实践是传播这些政治神话的主要方式。仪式不仅从认知上影响人们对政治现实的定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情感影响力。统治者努力设计和利用仪式动员民众的情感以支持合法性,并激发群众对其政策的热情。”通过意识形态运作,重塑了民众的政治立场,强化了政权的合法性。人们常常以为自己与生俱来的政治立场,其实是被塑造出来,只不过我们没有感觉到这个塑造过程而已。

4、植树节是重大政治宣传创意

与一般植树节的本质区别在于,将一项建设活动寓以政治功能,是一种十分巧妙的政治宣传手段。造成林场和塔碑,将时间意义空间化,将抽象宣传具象化,对植树行为加以政治制度安排,将日常生活政治化,在社会建设中寓以政治功能,增强政治宣传的感性效果。一切都在非常隐蔽地进行着。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民众的认同感。陈蕴茜教授评价说:这个政治化的节日设计,“具有成熟而隐蔽的特征”。最终使国民党在众多军阀是脱颖而出。

5、此次活动对我们的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对中山先生的精神和思想,理解得更加丰满,而对民革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会因此增强。

    植树节活动是一个意识形成运作过程,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者不应该不知道的事情。

 

总结:

本来,这三个小标题所代表的三个话题,不相关。一个是关于城市记忆的,一个是关于民革元素的,还有一个是关于意识形态运作的。但在我们这个会议上,它们高度相关,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同时具备这三种身份,我们是镇江市民,是民革党员,还是一个党派理论研究者。

谨以此与各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