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赵树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赵树英同志服务患者点滴

 

    1110日,又一名患者带着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来到四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中医科赵树英主任表达谢意,这位患者老伴去世后,身体每况愈下,整天以泪洗面,后慕名找到赵主任就诊,但凡她来中医科,赵树英不仅给予精心治疗,还总会抽空陪她交流,说说宽心话,抑或给她一个拥抱,她都能开心一天。母亲节时赵主任为她买了两件“爱心温暖牌”的小背心,她感动好一阵子,精心治疗加细心呵护,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这一场景反复出现在赵树英2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多年的行医经历,已经无法统计赵树英服务过多少患者,帮助过多少因病困难的家庭,收到多少锦旗和感谢信,赵树英同志说自己没有数字概念,但她已经把这一切当作自己理所应当的责任,当作每一个病患及其家庭对自己、对一名医生最高的褒奖。

赵树英同志热爱着自己从事的中医事业,她常说服务患者于她不是苦差事,因为从中她获得了患者的尊重。从2008年到基层社区工作以来,中医科在赵树英的努力下,由最初的1间诊室、1张治疗床,发展为现在300m213张床位的中医综合诊疗服务大厅,从简单的中医问诊,发展为全面开展了针灸、药熏、理疗、拔罐、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靠得就是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踏实肯干,敢于创新,用精心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得到患者的肯定、群众的称赞。赵树英说她最大的成就就是每每看到经过自己精心治疗的患者好转或康复,那种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一位70多岁的女患者,中风后遗症, 刚开始须三位家属加上我四人合力抬上床接受治疗,渐渐地陪同人数递减,一段时间后,由老伴手搀手来,手搀手回家。

一位50多岁的男患者,中风后遗症,刚来时妻子用轮椅推来,性情急躁,治疗也不配合,经过像和孩子一样耐心细致地交流,以及精心治疗,现在骑着电瓶车钓鱼、放风筝了。

一位60岁的女患者,脑出血后遗症,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力,配合上交流上都非常困难,买零食哄她,“夸张”地鼓励她,才能完成治疗,还时不时地大小便在身上,仔细帮她擦拭,并安慰她。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像这样的病人很多,不胜枚举。往往是治疗周期结束,赵树英就成了这家人的家庭医生,家庭成员有什么健康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主任。营造这种融洽的医患关系正是赵树英一直追求和践行的服务理念,和患者的这种类似亲人的关系,感动着就诊的患者,感动着社区的群众。作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典型,《半月谈》杂志(2016年第二期)以“熟人社会,和谐医患”为题进行了报道。

治病是医生的天职,但作为医生不仅仅是治病。为病人收拾衣物上的排泄物,和病人谈心解决心理问题,24小时开机当病人的家庭医生,这都成为她日常工作一部分,也占用了她很多休息时间,但赵树英从不抱怨。即使是这样,她仍然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单位和党支部组织的义诊服务,每次都是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党支部调研活动时,总是义务做保健医生;特教中心的手工义卖、义捐活动,孤寡老同志慰问活动,偏远山区义捐活动,都能看到她奔波的身影。她和民革京口支部党员共同或单独资助多名贫困学生,有的已经大家毕业。她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单纯善良的愿望,力所能及地为他人做一些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小事,并不停地坚持着,为和谐社会奉献绵薄之力。

因为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严格的职业规范,她也带出了一个纪律严明、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中医诊疗团队,中医科门诊人次数逐年递增,从20147000多人次,到2017年已突破20000人次,多年来实现全年无投诉的优良工作业绩,在社区群众中获得了极好的口碑,为单位,甚至为基层医疗机构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赵树英同志自愿坚守基层临床一线,把病人当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在同事眼中、在群众和患者心中,她却不断创造着,也将继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面对同事的赞誉和群众的称道,赵树英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很幸运,成为一名医生,而且还能够用已所学做一些有益患者、有益社会的事情,既实现了梦想,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才能“方得始终”,为患者、为单位、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