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手记
颜 茜:博爱牵手沐春风 父女共圆中国梦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座前移”。时间过得真快!镇江民革已走过60年漫漫征程。我的父亲颜景颐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是镇江第九中学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于1988年加入民革,曾担任过镇江民革文教二支的副主委,也曾是政协京口区第四届第五届常委,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于2009年加入民革科技支部后转调到京口支部,如今父女同在一个支部。

感受民革,父女共结民革缘

我的父亲于1988年加入民革。那一年我刚刚参加工作,虽然在家中经常听他讲一些民革的信息,但思想各方面很不成熟,对民革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后来我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汉语言专业,其中有一门课程是“中国革命史”,通过学习,对民革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像是门外一个东张西望、充满好奇的普通女生。十八岁的我那时热衷沉迷于收看琼瑶电视剧和对港台歌星的崇拜,父亲倒也任我自在逍遥、不急不躁,只是一有空就向我介绍民革组织及其有关的历史故事,并在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我也曾陪父亲去过市民革办公室甚至参加过几次活动,从有限的接触中让我感到民革人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都很高。他们来自社会各界,都是行业精英,同时为人谦逊、平易近人。民革镇江市第六届主委尢敦立,曾任镇江建筑设计院院长,学识渊博,敢于直言发表真知灼见;民革镇江市第八届驻会副主委沈红亮醉心历史,甘于寂寞,用整整两年的业余时间,写出了一本41.2万字的作品《瓦解与重构:镇江近代前期社会转型研究》。随着我陪父亲接触的民革党员次数的增加,越发觉得这些同志人品高尚、令人敬佩。尤其当我从父亲那得知我最喜欢的翻译家、文学家杨宪益先生也是民革党员时,真是惊喜不已、心驰神往。那些年,是父亲倾心民革、奉献民革的丰茂之年,也是我接受民革教育、树立民革信仰的启迪岁月。民革之火种就这样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加入民革,父女共叙民革情

2009年,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我终于心想事成,加入镇江民革这个大家庭!父亲在为我高兴的同时,敦促我要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我通过参加党员培训班和自学认识到民革是中国共产党多年合作的亲密友党,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组织,在新中国发展进程中,和其他民主党派一样,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现在共同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父亲建议我多看人物传记,在旅游的过程中尽可能参观当地的名人故居,因为这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政治资源、文化遗产,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历史事件。在古城镇江广肇公所到老西站中山广场,我特地留意孙中山先生留下的故事和“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的至理名言;在六朝古都南京,中山先生的遗迹更是数不胜数;在广西桂林靖王府,矗立着一座“中山不死”的纪念碑……每次抵达一座城市游览时我都会自觉地探寻中山先生当年的历史足迹,从中深受教育,感到孙中山先生不愧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备受人们敬仰和尊重,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其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思想学说不但影响了当时那一代人,于今更是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那时,父亲已退休,他仍勤恳服务于镇江民革中山学校。在父亲“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教育下,我积极参加支部和市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试着写一些文章,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先后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薪火相传,坚持多党合作之路”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这些,父亲自然是高兴的,但更多的是提醒:不要骄傲,能人很多,谦虚谨慎。每每我们父女在一起时,总有谈不完的话题:文学、戏曲、历史、哲学。北固山上,我们从《民主之澜》观后感(再现以张澜先生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民主思想)谈到台湾局势;南京城内,我们共游总统府,敬谒中山陵,感受中山先生“博爱”“天下为公”的情怀;金山湖畔,我们共享《团结报》美文,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父亲教悔我,不但要多写散文,更需撰写高质量的提案传达社情民意,在他的鼓励下,我经过广泛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快镇江西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对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镇江的旅游发展事业的建议》,由民革市委会作为集体提案报送市政协,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传承民革,父女共走民革路

 我常想,生我者是母亲,而给予我思想一方净土、精神自由和信仰的是父亲。他平日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温良引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时常能感受到父亲作为一名民革老党员的情怀。在我遭遇挫折、灰心丧气时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子尤其是要有一些情怀的,登高才能望远。不要局限于仅仅是贤妻良母,还要记住自己是一名职业女性和应承担的社会职能。要心系社会,乐于奉献!你看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

“老爸哎,小女子不过是一枚小小的普通民革党员。”

“哎,民革小党员,力争大有为嘛!”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父亲真的老了,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在市委会的关心下,我从科技支部调到父亲所在的京口支部。京口支部党员们非常关心老同志,重阳节之际,他们每年在支部主委朱海霞的带领下对父亲进行慰问,让我们全家备感组织的温暖。父亲也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公益讲座、结对帮扶、捐资助学,甚至文艺节目也踊跃报名,父女同台演出,同时获奖、同感快乐!

莫道桑榆晚,忠诚赤子心。父亲虽然老了,但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民革事业的发展,他多次向组织推荐发展年轻有为、富有学识的新党员。现在镇江民革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他推荐的党员中,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支部骨干中坚力量,有的撰写的提案得到了民革中央的重视并予以采纳,这些他觉得很有意义并由衷地感到欣慰。他常要求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知识和思维的更新,同时强调文以载道、学以致用、不落竞帆。我也渐渐从坚持阅读到喜欢阅读,2017年我成为镇江民革阅读推广人之一,每月读书不少于4本。对孙中山先生原著《建国方略》和《三民主义》进行了精读,更好地探究理解孙中山思想和当今中国梦的关系,去年被吸纳成为镇江民革孙中山思想研究会成员。“博爱牵手、践行传承”这是父亲对民革的心愿和理念,也是我前行的方向和目标。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我们父女两代人加入民革是无悔的选择,像我们这样父女、母女等两代人加入民革的同仁还不少,绝非偶然,我想这源于民革本身强大的魅力。“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继续发扬民革“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它是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之动力,也是我们父女民革党员“薪火相传”之初心。我们一定要把民革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发扬下去,走好民革未来光明之路,共同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