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手记
生国强:参观黄埔军校 弘扬黄埔精神

 

近日,我有幸以一个民革党员的身份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元帅府和黄埔军校。

如果说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那么大元帅府就是黄埔军校建立的开端,也就是孙中山决策建立黄埔军校的地方。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天气,我们首先瞻仰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坐落在珠江畔的大元帅府旧址,是1917—1925年间,孙中山先生先后两次在这里建立的,在这里他领导了中国民主革命。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展馆有两座主体楼组成。两座主体楼为三层券拱西式建筑,南楼设《帅府百年》陈列,通过参观,我身临其境地了解了孙中山先生在这里的日常生活和指挥革命的活动区域。北楼是《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基本陈列。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17—1925年期间为维护共和体制,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南北统一,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的革命生涯。通过参观,使我更深刻了解到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顶峰经历,进一步认识大元帅府在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走进黄埔军校之前,我就了解到,黄埔军校英雄辈出,独领风骚,极一时之盛。当年的黄埔军校学员们在民族危难之际,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也曾因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分道扬镳,相见兵戎,决战疆场。今天我亲临了黄埔军校,更加被它的魅力所折服。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写有陆军军官学校,走进大门,我就被一种严肃感所震撼。据讲解员介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派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探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就这样,在1924年,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成立。其中有一间展览厅,呈现了部分黄埔名人,他们当中既有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又有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有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既有征战沙场为国捐躯的中华英雄,又有因政见分歧光荣献身的悲壮英烈,这些英雄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远都是值得敬佩的战士。再往二楼走,便是学校的校舍,校长餐厅,校长办公室等。在校长会议室里则有于右任给蒋介石写的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幅对联极有大将气魄,据说蒋介石拿到对联,非常高兴,特地找高手裱糊,然后挂在会议室最显眼的位置上。而对于右任介绍来的11名陕西籍学生则是照单全收,这11人中后来就有1个解放军中将(阎揆要)和6个国民党军中将(杜聿明、关麟征、马励武、董钊、张耀明和何文鼎)。最令我惊讶的是学校校舍,它是利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旧址略加修葺,披荆斩棘,除秽去污而成。房子比较简陋,几张方桌拼在一起就能睡四个人,被子,枕头,洗漱工具,统统摆放整齐。而且听讲解员介绍,当时只有一部分学生能住这样的宿舍,其余就住在临时用芦苇搭成的棚子,睡的是用竹子担起的床。早晨5点起床,晚上9点半熄灯就寝。再看,由于地方不足,军官们的饭厅竟是和会议室搭在一起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家家户户都有空调,北方冬天还有暖气,但有些人还不满足,我们应该对比一下军区同志们的生活,我们是否感到惭愧。作为新一代的民革党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优良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我们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通过这次黄埔军校的调研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更加深刻体会到黄埔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即亲爱精诚,英勇向前,血洒中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好黄埔精神,为了建设更好的祖国,为了多党合作事业,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有黄埔军人那样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英勇向前,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