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杨 虎:挖掘红色资源,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引领实效

   

杨虎,民革江苏科技大学支部,镇江市梦溪路2号,212003,13921430902,huyangflying@163.com

摘要:新时代的政治生态新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政协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红色资源为视角,在分析红色资源内涵与思想意识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红色资源对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由此进一步强调挖掘红色资源,充分拓展其可能生效的具体策略和路径。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为根本,以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为重点,以丰富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特色方法为途径,以挖掘红色资源历史内涵为载体,揭示了红色资源对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生态;红色资源;政协;思想政治引领

新时代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使得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建设都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情况,实现政治生态新发展是当前我们党派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政协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而红色资源是有效提高政协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红色资源及其功能分析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在艰难的革命斗争、长期的国家建设和独特的改革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政治地位形成的重要依据,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资源。红色资源以历史和事实为根基,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民主党和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本质属性,是各党派价值追求的深刻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体现着无数革命先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感,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当前各党派和各级政府愈发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功能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红色资源的功能的发挥也是其价值的展现。红色资源不仅具有政治引导、经济支持、文化教育、社会道德功能,其还具有别具一格的教育功能,也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探讨。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财富,其内在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使红色资源天然地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二、红色资源对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引领实效分析

红色资源是历史上先进的共产党人领导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在其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遗迹和革命精神是构成红色资源的主体内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弘扬革命精神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而我们政协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引领工作也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其核心内容即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诸多实践。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建设过程及其实效性的取得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时代集中表现。因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视域,挖掘红色资源能够有效地推进政协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红色资源是当代政协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资源多样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可以丰富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保证其实效性。

 红色资源所具有的独特历史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坚定政治信仰的来源。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政治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加以科学有效地开发,才能实现显其巨大的历史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才能彰显其对人民生活改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效力和推动作用,启发人们产生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强化我们政协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的引领实效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吋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我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之意识形态相符合的思想政治建设。红色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相结合的产物,其中蕴藏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明确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健康发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列宁是第一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理论“灌输”的人。如何实现党的思想统一,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并为之奋斗是列宁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列宁的《怎么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提出“应当通过宣传、通过教育来进行斗争”。此外,列宁还十分重视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引领作用。他认为“榜样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能显示出来,而在废除了土地和工厂的私有制的社会里会起巨大的作用”。红色资源就是榜样引领作用和示范力量的集中体现。

三、挖掘红色资源,持续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引领实效

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的引领实效性还要注意方法与策略的改进与完善,采取恰当有效的途径。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为根本。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思想宣传工作,若要加强政协的在思想政治上的引领作用,就必须正本清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共《党章》和我国的《宪法》都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当前我国总体国际国内环境平稳和谐,但也暗流涌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不可掉以轻心,在某些方面意识形态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西方意识形态侵蚀手段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方式越来越层出不穷,加之经济与科技的大发展带来的思想文化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诸多不利因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趋向减弱的危险。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增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实效性,归根到底就是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在尊重差异中凝聚社会共识,才更有利于增强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共产党是红色资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红色资源的孕育发展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创造的这一具有先进性、广泛性的宝贵资源,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同,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红色资源的产生和传播。因此,要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与红色资源的关系,保证党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其次,要发挥行政部门的保障作用以及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各相关行政部门要形成合力,积极参与、互相配合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对红色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完善对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与监督管理,鼓励红色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提升其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能力,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组织群众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文体活动,使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得以体现。

第二,以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为重点。爱国主义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红色资源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情感。爱国情感是最纯真最宝贵的政治情感,能够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资源是教育中共党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和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最佳题材之一。爱国主义教育陪伴终生,贯穿于每个人生阶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政协成员都是其中之一,分内之事,责无旁贷。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儿童在启蒙阶段,要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热情。在学校教育中,做好各党派红色资源的宣传和推荐工作,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因材施教,恰当引入红色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借助红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讲好红色资源的故事,增强受教育者的历史代入感,让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同时,还要加强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政协可适当引导各党派红色资源除了进课堂以外,还应当适时走出去,带领政协成员等受教育者走进爱国主义基地,用庄重严肃的仪式感用心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让每个受教育者铭记重大历史事件,缅怀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激荡起满腔真诚的爱国情怀。

第三,以挖掘红色资源历史内涵为载体。绝大多数红色资源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需要了解红色资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尊重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做的贡献,通过对红色资源历史内涵的深入考察与学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史为鉴,挖掘红色资源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注重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注重将历史的学习与现实的实践相结合。我们政协从中央到地方积极互动,可以尝试开发包括中共在内的各党派富有特色的红色资源教材,再结合各党派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广泛宣传,让受教育者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思想上受到震撼撞击,心灵得到洗礼纯洁,对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的理解得以深化。

第四,以丰富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特色方法为途径。为保证政协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实效性,需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在其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手段,彰显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色与理论成效。例如可以尝试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参观各种展览、对话互动、案例讨论分析等形式,找到切入点,找准受众的主体内心需要,把宣传教育内容与受众者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其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感知热情和接受动力。同时,注重对受众的情感关怀和引导。可通过组织各政协成员参观革命圣地、写观后感等系列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建设的积极情感因素,强化情感体验,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内化于心。

在信息社会的当下,人们对红色资源的接受方式和实践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增强政协红色资源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效性和体验性,要以红色文化这一实践主题为核心,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座谈、交流会、专访等常规方法,还可以探索和改进体验式方法,使受众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得体验和感悟。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围绕特定的主题,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庆祝纪念活动、党派活动等,使受众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其中,通过举办各类型文艺活动是多数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如江西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红歌会”吸引了各个年龄群体的关注和参加;由红色资源衍生出的电影、电视、音乐等为素材的教育形式,对受教育者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渗透作用。如 2017 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民义》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与之类似的红色影视剧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历史情境,很好地体现了红色资源在包括中共在内的各政党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效果。政协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资源,在把握红色文化的主线中积极发挥其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34、 3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陈世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7]马勤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8]完颜平.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N].光明日报,2016-2-22.

[9]肖发生.论红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和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10]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3.

[11]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12]李霞,曾长秋.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实.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