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革要闻
把人拢在一处 把心聚在一起——全国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纪实

6月29日,民革宁夏区直工委主委、各市委会副主委以及全区各基层组织负责人近80人齐聚一堂,深入推进示范支部创建、党员之家建设;

7月2日,民革上海市委会召开示范支部创建和党员之家建设工作中期推进会;

7月4日,民革北京市委会党员之家建设推动会召开;

……

6月20日,民革示范支部创建、党员之家建设中期推进会在广州召开。连日来,民革各省级组织纷纷召开推动会,总结经验、互动交流、部署未来,为正在广泛开展的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民革党员之家是民革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在民革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民革组织积极探索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并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的工作格局。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如今,在各级民革组织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民革党员之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以此为平台,民革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员越拢越亲,情谊越聚越浓。

处处有家的梦想

“我曾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2017年9月18日,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在与民革杭州西湖区基层委员会座谈时曾这样动情地说。真切的言语,触动着所有民革党员的内心,也勾起了大家对于“建家”的渴望。

“早在20多年前,青田民革组织就请民革浙江省委会原主委徐志纯题写了‘民革之家’四个字,只可惜一直没能找到一处场所安放这沉甸甸的四个字。” 1980年成立的民革浙江青田县委会对“无家”的无奈,有着深刻的体会。

与民革青田县委会一样,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基层民革组织大都面临着“无家”的难题。很多党员表示,“党员之家建立之前,我们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心中自然缺乏归属感。”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指出,做好民革示范支部创建和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对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提高政治能力,提升各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番话道出了民革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的初衷——以民革党员之家为抓手,加强和改进民革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2017年9月,民革中央在浙江开展民革党员之家调研暨建设现场推动会,深入推进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此后,民革中央办公厅还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强化“民革党员之家”阵地意识,提升“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水平。与此同时,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和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多次走访各地民革党员之家,并为党员之家揭牌。

召开推动会、印发通知、走访调研……在民革中央的号召和推动下,各省积极响应、迅速部署,纷纷将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例如,江西率先召开全省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现场交流会以推动工作;浙江、河北、云南等省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意见》;广东成立了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

如今,“处处有家”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截至今年4月,民革各级组织已建成民革党员之家870个,在建470多个。其中,已建成的民革党员之家基本都有会议区、学习区和宣传区,绝大部分党员之家满足“有固定场所、有特色主题、有宣传展示、有书籍报刊、有规范管理”的“五有”要求,约有1/3的党员之家建有“民革书屋”。

“开疆扩土”的探索

坐落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办党群服务中心的民革银川市西夏区支部党员之家,这是民革党员之家与街道社区共建共享的一次新尝试。在这里,支部打早了“民革党员社会服务基地”,制作了“民革党员服务连心卡”,为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活动,实现思想政治建设和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履职尽责的双促进。

今年2月,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到宁夏调研,对民革银川市西夏区支部的建家模式表示赞赏。他表示“民革西夏区支部不仅依托街道社区建了‘家’,还实现了与中共基层党建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互促双赢,使党员之家更有生命力!”

民革西夏区支部的做法,是各地民革党员之家“建家”探索的一个缩影。

“没有场地、经费不足、力量薄弱”,这曾是众多基层民革组织共同面临的“建家”之难。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更是将“没房子、缺经费、无团队、难管理”形容为“建家”的四只“拦路虎”。

那么,如何打掉“拦路虎”?为此,民革各级组织“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一方面积极争取当地中共党委、地方政府、统战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民革党员的作用,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群策群力,力破“建家瓶颈”。

例如,民革浙江省委会探索形成了自购型、公助型、捐助型、租借型、众筹型、共享型、社会型、家庭型八种建家模式;民革吉林省委会创新开展了民革党员之家进社区的工作模式,“支部建在社区”,通过与社区共建共享的方式找到固定活动场所等等。

事实上,“家”不仅是个外在的物理结构,更是所有民革党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心灵的港湾。广大党员深谙这一道理,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了“建家”过程中,升华着对“家”的认识,呵护着与“家”的感情。有的党员还在“建家”遇到“瓶颈”时,主动站出来,提供场地、捐资捐物,贡献力量。

在民革山东新泰基层委员会“建家”之初,主委李海燕便主动挑起了重担。在他的带动下,党员们竞相出力,如今的新泰党员之家,有办公室、会议室等设置,电脑、传真机、打印机也一应俱全。

在民革基层组织里,这样的探索丰富多彩,这样的故事不断涌现。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民革中央将全国各地探索的建家模式总结为4类:即由当地中共党委、政府支持,利用公有房产资源建设党员之家或统一安排各民主党派党员活动的场所;由民革党员个人捐助房产或捐资捐物建设党员之家;通过向有关部门或对口联系单位借用或支付一定租金租用房产建设党员之家;与有关单位共建,或与对口联系单位借用房产建设党员之家。“家”的建设正越来越规范化、细节化。

行稳致远的推进

“家”的框架搭建起来了,内核又该如何填充,作用如何发挥?民革江苏省委会的探索给出了部分答案。

在江苏,民革党员之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山博爱之家”。以“博爱”之名,江苏各级民革组织打响了民革的招牌:有的常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组织活动,有的设立了“中山博爱”法律志愿者服务点;有的依托民革党员建立了古琴社,致力于文化传承;有的设有专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和基层组织办公室,服务群众……

“建家”后,如何让民革党员之家保持长效的活力?对此,李惠东在民革示范支部创建、党员之家建设中期推进会上总结了“四抓四强”,即抓理论学习、增强理想信念,抓支部活动、增强组织活力,抓履职工作、增强参政能力,抓社会服务、增强民革影响。

近年来,在民革党员之家建设过程中,各地民革组织也积极将民革党员之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履行民革职能的基地、组织党员活动的园地,在强化思想教育、夯实政治共识、凝聚人心力量、展示民革形象、锻炼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在全国,大多数民革党员之家都辟出专区介绍民革历史和民革前辈,还有近1/3建立了民革书屋,使来“家”的人在书香萦绕中回望民革历史、重温前辈风范、提高自身修养。

纵观全国,除了以书香烘托氛围、以学习提升气质外,各地党员之家还注重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不断扩大和丰富“家”的功能: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加强党员思想引导,巩固政治共识,如民革甘肃省委会将首个民革党员之家建在邓园,依托这个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民革党史教育,发扬民革前辈的优良传统;注重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引导党员积极建言献策,如民革浙江青田县委会将县政协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建在民革党员之家,通过定期接待、走访群众、“委员信箱”、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建言献策;注重发挥优势,开展社会实践、展示民革形象,如民革厦门市委会依托党员开办的法律事务所建“家”,为民革党员、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等等。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曾多次强调,要建好用好民革党员之家。可喜的是,在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正如火如荼、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