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改革开放40周年
绿水青山看镇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山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40年来,镇江市用“特色发展、生态先行”的理念,书写了“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立体画卷,这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正在焕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魅力,一路见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一、看政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5,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从源头抓起,编制了《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出台了《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镇江市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政策。为了深化改革,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镇江在全省首家建立了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成为镇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睛之笔。

二、看理念,携手社会共创低碳家园

早在2012年,镇江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时,就坚持走“经济发展必须符合低碳要求”之路,推出全面展开低碳建设的计划,涉及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活方式等,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日益丰硕的成果,“低碳镇江”成为了镇江市的绿色名片。

 20159月,镇江作为低碳城市典型代表,应邀参加第一届中美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同年12月参加第21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作为唯一的中国城市举办了“城市主题日”边会;镇江率先在全国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管理云平台,打造了全国第一朵“生态云”,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镇江低碳发展的实践经验正持续不断地向世界推广,有力地发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声音”,宣示“中国立场”,展示“中国行动”,得到了国内外充分肯定。

三、看行动,环境保护整治不断深入

发展经济,环保先行。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有效的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才能顺应绿色发展的世界潮流。镇江市制定了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和指导目录,所有产业和项目均需按照功能规划定位进行布局,进一步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2012年,镇江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成全省唯一的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

今年,镇江组织开展了“铁腕2018”环保专项行动、沿江八市环保联合执法专项行动、“蓝天保卫战”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太湖安全度夏交叉执法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今年1—8月份,镇江国考断面优III比例为75%,省考断面优III比例为70%(排名全省第六),无劣V类水体,达到了省考核目标要求。全市减煤205.6万吨;关停化工企业24家;新建污水主干管网45公里,实施黑臭水体整治项目15个;全市新增危险废物收集能力3万吨;新增造林0.85万亩。从“青山”到“绿水”,这一系列环保整治行动彰显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核心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深入,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才会不断取得新的改革成就,历史终将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殷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