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革党员、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史良雨
史良雨,高级畜牧师,2004年3月加入民革,现为民革文教支部主委、市委委员,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市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2005年被镇江市政府授予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长期以来,他一丝不苟、勤勉工作,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肉”。他为扶持镇江的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养殖、为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抓良种,兴产业,带动一方经济
改革开放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是“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传统养殖模式,农户把畜牧业当作副业,根本谈不上产业。改革开放后,如何让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不限于阉割和普通病的简单治疗?如何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服务?史良雨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思索着,探索着。他们带着课题,到外地实地考察;走乡串镇,了解农民所需,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条“以发展为主线,以扶持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培植大户,兴建养殖小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走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路子浮现出来。
1995年~1996年,他主持省丰收计划项目“山羊杂交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在我市丹阳、句容等项目实施区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共出栏杂交山羊57.1万只,增产羊肉211.49万公斤,新增产值4124.04万元,创纯收益1515万元。该项目获1997年省丰收计划二等奖和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前几年“温氏集团”在丹徒黄墟成立了镇江分公司,以“公司带农户”形式带动了丹徒、丹阳等地一千多户养鸡户,使我市养鸡生产得到大发展,现在年出栏肉鸡已达1000多万羽。
问起为何从事在人们眼中又脏又累的畜牧兽医工作,史良雨的理由很简单:“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自己才有机会上大学。当时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也同其它行业一样青黄不接,需要一大批立志于畜牧兽医事业的技术人员。”1978年他参加高考,录取时服从调配,就学了畜牧兽医专业。
“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干,只要有恒心,行行出状元,既然干上了畜牧兽医工作,就要把它当事业干,习惯了就好。要敬业爱业,要肯吃苦、肯钻研,能够沉进去,不懂就问,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人学,最终就会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了丹徒县畜牧兽医站,长期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第一线工作,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兽医卫生监督工作,多年来在科技推广,科学研究,依法治牧,科学防控禽流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市乃全省畜牧兽医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抓项目,上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畜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畜牧业也面临新的问题。他积极从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入系统地展开了研究。1999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合著在省级和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及应对措施”一文和“构造超市肉品安全防线,实行猪肉全程质量管理”一文分别于2003年、2005年获得市政府第八、九届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001年6月年合著《实用猪饲料配制及饲喂技术》一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农民致富的有效帮手,畜牧工作者就必须始终走进养殖生产第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猪圈里,而决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里。”一方面,他深入养殖场、户,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科技立项,进行专题研究攻关,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畜禽生产效益。1997年以来他主持或主要参加省、市科技项目4项。分别获得省级三等奖1项、省厅级二等奖1项、3等奖1项,市级3等奖1项。其中“山羊杂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获得江苏省政府第二届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地克珠利饮水剂研制与开发”项目获省农林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其参加的“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应用”连续于2003年、2005年被省科协、省经贸委、省发改委评为第二届、第三届“厂会协作”一等奖,填补了我市该奖项的空白。项目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两年,中央电视7台先后介绍了“土著菌发酵床养猪”、“土著菌发酵床养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是一种环保型、生态型的养猪养鸡技术。这种技术能有效地处理猪鸡的粪尿,做到零排放、无污染。还能为猪鸡的健康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猪鸡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生长快,生病少,用工、用水、用药大为节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而史良雨。就是这项技术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最近,他全身心地扑在“土著菌发酵床养猪”、“土著菌发酵床养鸡”技术的指导、推广上。每当一户户农户在他的指导下用上了先进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尝到了甜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时,也是他心里最开心的时刻。
三、抓服务,讲奉献,争创一流业绩
多年以来他主抓兽医卫生监督工作,全力推行动物检疫标准化建设,贯彻和制订一系列检疫操作规范,执勤行为准则等,提升检疫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确保让群众肉食品安全。当年在防控禽流感战役中,他服从领导安排,战斗在第一线,当禽流感肆虐的时候,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随着外部禽流感疫情的扩散,防治任务越发繁重了,作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史良雨知道自己使命之艰巨,稍有不慎,就会危害全市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疫情、有突击检查,他就投入到工作当中,因为“疫情不等人、疫情就是命令”。他身先士卒、克己奉公,常常通宵达旦站在抗击防治禽流感工作的风口浪尖,为抵制禽流感筑起一道铜墙铁壁。经过共同努力,镇江市没有发生重大疫情,保障养禽专业户顺利渡过难关和我市人民群众的肉食安全,取得了我市防控禽流感战役的胜利。
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肉”,他经常深更半夜深入屠宰场检查,还和同志们一起查处非法屠宰点等违法行为;即使冰冻下雨也要带头走在执法第一线。有一次执法检查中,不法小刀手因违法行为将受查处遭受经济受损,气急败坏,一下子将屠宰刀抵在了史所长的腹部,幸亏厂保卫人员和同事及时赶到,史所长才幸免于危险。尽管有危险,他仍然毫不退让、无怨无悔地奋斗在保障肉食品安全的最前线。
说到甘苦并存的工作,他只是淡淡地说:“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而一提到“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养殖增收”“瘦肉精”“肉品安全”等话题来,史所长总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看到农民赚钱了,自己也开心。”.从田头到餐桌,从苗猪到出栏,他们都要一一进行指导,从饲料、环境、保健、防疫等方面提供服务,从吃什么料到出售前的产地登门检疫,再到屠宰进场的查证验关、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层层把关,确保市民们吃的每一斤肉都是“放心肉”。
在镇江民革文教支部主委岗位上,史良雨处处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支部一班人的作用,完善各项制度,创新活动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发动支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他所在的支部被评为市民革2003-2007年度先进支部,本人被评为先进党员。他倡导支部党员“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在我市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的牵头下,他们以缴纳特别党费的形式开展“结对帮困”助学活动,同时还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帮助茅山老区贫困学生杨融解决部分困难,完成高中阶段学业,该行动得到民革市委会和社会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今年当选为镇江市人大代表和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后,史良雨的工作更加忙碌了,遵循着他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理念,他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代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年初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的“关于将城市科普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建议”,和“关于解决镇江市农林行政执法支队编制和性质的建议”等,都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有的已得到解决。目前,他平时注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围绕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履行民革党员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在本职工作中,他正默默地耕耘,踏实地工作,开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