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奋力耕耘,播种希望

——记润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卢军

 

镇江民革党员,犹如一颗颗细细的珍珠,乍看并不起眼,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熠熠闪光。卢军,润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就是这样一颗璀璨的珍珠。

城市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缩影,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城乡面貌、发展民生事业的基础。从20084月份起,在镇江润州区大拆迁、大发展如火如荼之时,润州区司法局先后参加了市重点工程镇江市新行政中心,国家重点工程沪宁城际铁路李家大山片区、林隐路安置点片区拆迁项目,另外还积极协助北部滨水区企业搬迁项目。

时间就是效益,拆迁在当时实有压倒一切之势,干群关系也因陡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和对城市化建设认识的茫然而骤然紧张。任务之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作为润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卢军迎难而上,奋勇争先,始终奋战在动员拆迁工作第一线。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保证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周六、周日成为正常工作日,风里来雨里去,经常在半夜一两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他们默默忍受着个别拆迁户的冷眼和辱骂,耐心细致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十一月初,卢军对一拆迁户已经几次上门说服无果。一天晚上,卢军和同事再次走进了这一拆迁户的家门。可刚一进门,走在前面的卢军眼前一黑,只觉天旋地转,原来该拆迁户的刑释人员亲戚早有准备,躲在门后给了毫无准备的卢军重重一拳。卢军脸部顿时鲜血直流,好好准备了一番的说服方案还没来得及向拆迁户说明,他就不得不负伤住院。经检查,他被打成了脑震荡,鼻梁骨一处塌陷。吃不下东西、恶心、呕吐时时折磨着他。但手术后不到一星期,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双手满是青肿针孔的他,婉言谢绝了江大附院医生劝他再留院观察几天的建议,卢军又赶回了工作岗位。指挥部的蔡主席看到他,惊讶地说:“你呀,就是太老实,太实在!”

事后,卢军没有追究殴打他的人员的民事责任,而是用他的宽容超凡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拆迁户,化解了拆迁户对拆迁工作的不理解、不合作。说起这些,卢军笑了:“拆迁,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天大的事情,关系到他们生存环境的巨大改变,所以我一直认为,拆迁工作中,应该以民为本,实行人性化拆迁,多想想每家每户可能出现的困难情况,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只要任务能完成,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是啊,拆迁工作者好比一座桥梁,一头连着镇江城市发展的大局,一头联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府公务员,在动员群众拆迁的过程中,拆迁工作者往往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做得好了,群众感谢和认可的是政府;做得不好,他们就会把怨气归咎于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多少次,卢军正是在拆迁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得罪人”的岗位上,和同事迎着拆迁户的冷言冷语和辱骂声,用真诚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了“让人民满意”。卢军所在的区司法局,在保障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完成拆迁量二万多平方米,为全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正是本着这股子执着的精神,卢军一步一步走来,虽然没有太多辉煌灿烂,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一九九二年大学毕业后,卢军来到与家乡千里之遥的异乡。带着热血青年的梦想,从此把根扎在镇江。在镇江四建先后担任见习施工员、施工员、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总工室助理。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为人处事以及扎实工作,都赞赏有嘉。2000年年底,卢军参加润州区科级领导干部公开招聘,被聘为区建设局副局长,2007年调任区司法局副局长。先后参与润州区村镇规划布局调整,官塘桥镇、谷阳路改造,被作为成功案例在《建筑学》期刊上介绍,参与南徐路、黄山南路、檀山路、润州路建设,卢军被评为先进个人、镇江市城市规划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3年起担任润州区政协常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界别组组长,先后三次被评为优秀提案人、优秀政协委员。

卢军于2004年加入民革,后任润州支部主委。回顾在民革的这几年,他感慨地说:“民革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这么多志趣相投,品德高雅,学识高超的朋友”。

工作的艰难压不倒卢军奋力耕耘的豪情,他说:“我一定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个人的力量尽管有限,但只要朝着目标奋力以赴,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