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爱洒南美 奉献青春

——记援圭亚那医疗队员周润源

周润源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从20065月至20086月参加了江苏省第七期援圭医疗队,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圭亚那乔治敦公立医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援外任务。

这两年的日日夜夜,相比国内而言,周润源在圭亚那生活艰苦,住宿简陋,食物匮乏。蔬菜品种稀少,价格却很昂贵。当地蚊子老鼠猖獗,各种流性病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高,艾滋病发病率更是高达20%。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经常有暴力事件发生。但周润源牢记祖国人民的重托,克服种种困难和心理压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中圭人民的友谊,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谨记“白衣天使”的职责,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天职。

周润源是一名麻醉科医生,兼任麻醉科和ICU的工作。麻醉科工作繁忙,在手术室经常从早上连续工作到下午34点钟,饥困交加,然后回到驻地才能吃上中午饭。在ICU工作的时候,他同时兼任ICU和麻醉科的 ON CALL,经常深夜在睡梦中被叫醒,到医院出诊。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误了吃饭时间。星期六星期天或当地的节假日还要ON CALL。对此周润源毫无怨言,不管是在怎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不管自己的身体如何不适,只要ON CALL,他就随叫随到。在工作中,周润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继续发扬国内对待病人认真负责的精神,服务于圭亚那人民。认真指导圭方医务人员开展工作,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得到了圭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好评和尊重。

一天晚上,北京时间5点多钟,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值班的麻醉医生打来电话,遇到一个病情复杂的糖尿病病人,需要做截肢手术,让周润源到医院帮助处理。周润源没顾上吃饭就迅速赶到医院,发现病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年女性,电解质紊乱,呼吸急促,神智恍惚,已上好了腰麻。周润源当即指出先前医生对她的麻醉方法选择不当,并让护士准备气管插管工具,随时准备插管。果然不到10分钟,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病人嘴唇发紫,血压降到60/30,心率减慢,周润源当机立断准备插管,发现病人喉咙口堵了很多痰液,立即用吸引器帮助病人吸痰,然后插入气管导管,同时嘱咐值班医生给病人注射阿托品和麻黄素,两分钟后病人的心率还在继续下降,血压测不到,周润源立即又嘱咐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过了3分钟,病人心率回升,血压上升,但是病人发生了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心率达160次左右,周润源就立即注射利多卡因100mg5分钟后效果不明显,再继续注射利多卡因100mg,病人的心律终于由室性变为窦性,心率逐渐降至正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也慢慢恢复了正常。此时,周润源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在场的医生和护士对周润源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如果不是周润源抢救措施及时,这位病人很可能就已经失去了生命。

还有一次,周润源在ICU值班,有一位血气胸的病人,需要立即行开胸探查手术,主刀医生是乔治敦医院的院长RAMBRAN,他特地请周润源过去负责麻醉。周润源到医院后,发现几位当地的麻醉科医生就在手术室,院长RAMBRAN却急急忙忙把他招来。手术完成后,RAMBRAN一脸纳闷的周润源说:“这种对麻醉要求高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我相信中国医生的麻醉技术。”听了他的一番话,周润源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润源想:正是一期又一期援圭医疗队员的不懈努力,前赴后继,在圭亚那这片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才为中国医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圭亚那人民的信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想到这里,周润源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中国援圭医疗队队员而感到无比自豪,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而感到无限欣慰。周润源他们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他们对圭亚那医疗事业的支援得到了圭亚那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援圭期间,圭亚那总统、总理、卫生部长都接见了他们,并对他们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和赞扬。总理海因滋说,中国医疗专家高超的医疗技术、热情真诚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被圭亚那人民牢记在心。他号召圭亚那的年轻人学习中国医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无私忘我的精神,要把中国医生作为圭亚那人民的楷模,永远学习。回国之前,周润源们所工作的科室,医院和圭亚那卫生部都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卫生部长亲自为他们颁发了总统勋章和荣誉证书。在回国后的庆功会上,我国卫生部和江苏省卫生厅的有关领导亲自到场,对周润源他们在圭亚那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赞扬。可当我们一再这位让大家引以为豪的民革党员谈谈他的这段经历时,周润源却不无谦虚地说:“没什么,真的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