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镇江市中山业余学校的功臣——沈吉安

尹乃强

沈吉安同志在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工作时,于1957425加入民革。1959年他调到镇江市邮电局后,将组织关系转入民革镇江市委员会。目前,沈吉安同志是1957年加入民革且居住在我市的两位老党员之一(另一位是顺治宜同志),现年91周岁。

  我与沈老相识于19819月,那时我刚从丹徒县丁岗中心小学调入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工作,而民革镇江市委于当年创办的镇江市中山业余学校,晚间就在中山路小学上课。我经常于傍晚下班前,在校园里看到中山业余学校的工作人员,为了给晚间上课的班级增添座位,而紧张有序地从临近教室搬来一套套课桌凳。因见那几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位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年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同志颇有教育工作者的气质,便向中山路小学总务负责人丁国民老师(后来知道,他是中山业余学校创始人之一的民革镇江市委副主委)打听了这位老同志的情况。

  原来,这位老同志是民革党员沈吉安。他早年曾在广西的一所大学攻读社会教育专业。1981年民革镇江市委筹办中山业余学校期间,沈老受民革镇江市委领导的委派,为申报建校的一些文件及相关资料,不辞辛劳地往返奔波于市各有关部门,为镇江市民主党派的第一个办学单位——镇江市中山业余学校的合法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丁老还告诉我,民革镇江市委主委洪维新是中山业余学校的兼职校长,沈老是教务主任。

  我1983125加入民革后,被安排在由沈老担任主委的中山业余学校支部。从此,作为中山路小学教导副主任和民革党员的我,既融入了中山路小学与民革镇江市委及其创办和领导中山业余学校的情缘之中,又汇入了民革市委和中山业余学校支部这两级组织的工作网络之中。

  我从中山路小学任教和198582调到民革镇江市委员会机关工作以后,到1996年初沈老从中山业余学校离职前长达16年的期间里,随着自己与沈老在工作方面接触机会的逐渐增多,我对他在支部工作、民革市委工作,特别是在中山业余学校的工作情况,也日益有了比较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在中山业余学校创办以后的两三年中,民革市委主委洪维新兼任该校校长,而学校的实际工作则由教务主任沈老全面主持。

  沈老于1984年被民革市委任命为中山业余学校副校长,1988年下半年被任命为中山业余学校校长,19971月离职。

  作为学校负责人,沈老从中山业余学校建校起就坚持了民革镇江市委确立的“量力而行、拾遗补缺、讲求实效”的办学宗旨和“不以营利为目的,努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办学方向,把搞好学校内部管理和确保优良的教学质量,作为主持学校工作的目标和首要工作。

  在中山业余学校内部管理方面,沈老以其拟定并经民革市委批准的镇江市中山业余学校组织章程和学校内部管理条例,作为民革办学工作和学校管理的“纲”和“目”。

  建校初期的两三年,中山业余学校每学期从学员低额学费收入中提出来,用于日常办公所需的支出和付给任课教师的课时费后,包括沈老在内的校部工作人员的报酬都很低。面对学校亟需较快增加办学经费的现实,沈老一方面在民革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联络民革党员和联系人士中有相关业务专长的同志,通过增加新的教学科目、增开新的班级,从增加生源人数着手提高办学经费的积累率;一方面坚持节约办公费用的开支,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办学成本。学校工作人员中除沈老外,其他几位从不同单位退休的陶藩、方友珊、钱慧珠等同志都不是民革党员。但是他们一致赞同沈老的主张,并以实际行动为“节约每一个铜板”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辛劳——他们为学员代购的教材,能自己手提肩扛带回学校的,从不乘三轮车;学校招生前,都是由包括沈老在内的各位工作人员,手提浆糊桶把一张张招生广告,张贴在市区大街小巷的醒目之处。

不胜枚举的诸多事例看起来都是些小事,而这些感人的小事却历史地记录了一个事实:沈吉安同志及其麾下组成的中山业余学校工作班子,是一个愿为民革办学事业作奉献的团队,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的贡献,都为中山业余学校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山业余学校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多以后创建的,它是民革镇江市委员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以来,为镇江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待业人员,提高文化和业务水平的培训教育机构;是镇江民革为社会服务的主要阵地和宣传民革的重要窗口。

  中山业余学校是在无任何部门拨款、无自己的教室、无自己的任课教师的条件下,从一个英语口语班起家的。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沈老主持的中山业余学校,在两三年内逐步增设了英语基础班和提高班、日语口语班、会计基础班、会计业务培训班,和适应市劳动人事部门的要求,针对“文革”前后的初中毕业生而开设的职工高中文化(语文、数学、政治)补课的教学班,进而又开设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成人高考辅导班,使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逐步得到了提升。

  中山业余学校礼聘的任课教师,无论是民革党员还是其他高校中非民革党员的老师,都认真按照沈老一贯强调的“务必保证优良教学质量”的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

 

 

  沈老主持的中山业余学校,十六年来以其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使每一期的大部分学员取得了优良的学习成绩。其中,许多人通过各种相关考试,获得了成人高中、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学历文凭。一些企业的职工,因此获得了“以工代干”的身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同志,则获得了转正或提干的资格。

  沈老主持期间的中山业余学校,在为镇江市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建设所需人才的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顶住了来自一些部门由于对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偏见所产生的某些干扰,以及本党少数同志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坚定稳健地前进和不断发展着。随着中山业余学校在我市社会力量办学事业中知名度的日益攀升,学校先后九次获得镇江市、江苏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沈老亦于1989113被镇江市职工教育办公室评为“1988年度镇江市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198999被镇江市人事局、镇江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和镇江市文教卫工会工作委员会联合评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十六年中,沈老主持的中山业余学校,办学经费的积累逐年递增;校部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和一些福利,得到了逐步微量的增加。他在即将离任、离职前决定并报请民革市委领导批准后,购置了位于山门口街的学校办公场所的房产。

  沈吉安同志虽然离开中山业余学校已经十五年了,但是他一直关心着民革市委的办学事业,关心着中山业余学校的发展。前不久,我去看望这位中山业余学校的老领导、老前辈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希望中山业余学校,在民革镇江市委的领导下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