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为社区居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康 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的日渐增多,“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共识,许多患病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深有体会感触特别深,患病以后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只能到离家较远的大医院去就诊,既要挤公交车还要子女请假陪伴,既耗时又影响子女的工作。有时小朋友打预防针还要到大医院去,一看就是大半天,甚至耗上一整天,真是劳民伤财,这样的苦恼,大多数家庭都碰到过。为了缓解居民就医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运而生。2006年,龚琴自愿报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成为一名社区医务工作者。她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帮助每一个病人,热情细致地为周边患病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在数千个日日夜夜里,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社区患者都记得了龚琴的名字。

用真心换来群众信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时,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还十分陌生。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之初,每天只有少数患者前来量量血压,拿点常用药,真正看病治疗的寥寥无几。由于世俗的偏见,即便是感冒发烧的小病,小区居民也宁愿舍近求远,花几倍的价钱去大医院就医。面对“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象,本想在社区舞台上干一番事业的龚琴有些迷惑了。怎么会是这样?龚琴陷入了沉思。一定要找到症结所在,彻底改变这一状况,给社区百姓一个温馨健康的家。不甘心的龚琴在心底暗暗发誓。

通过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龚琴发现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站知之甚少,缺乏了解和信任。有人甚至怀疑,在大医院都需要花大价钱看好的病,在你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花几元钱怎能看得好?针对这种排斥心理,多年来龚琴不顾严寒酷暑,深入居民家中为他们建健康档案、提供咨询、解答健康问题,帮助联系专家门诊和住院;对于行动不便和年迈的老人,还主动上门服务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指导康复治疗。这些工作琐碎繁杂辛苦倒没什么,关键是一开始有的居民不理解社区卫生工作,经常会冷言冷语相对,上门时吃闭门羹是常事。离休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能为他们服务,龚琴深感荣幸。但有次龚琴去为某离休干部上门服务,因地址难寻好不容易找到那里,碰巧他就在门口,龚琴就问某某离休干部是住在这吧,他说没有这个人。龚琴想:也许是老干部局把地址弄错了,于是龚琴隔日又按老干部局提供的电话打过去,这回是他老伴接的电话,确认了地址再上门,发现地址没错,就在他老伴接待龚琴的同时他回来了,言语中充满了不信任和不理解。虽然如此,龚琴却更加耐心细致地向他介绍社区卫生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在龚琴的努力下,他最终了解了社区卫生工作性质,愉快地配合龚琴的建档和签约工作,多次的健康随访加深了他们的感情,每次见面他都亲切地称龚琴为小龚。

CT检查,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终于没留下任何后遗症。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两次都因为龚琴的及时救治和帮助,才没造成不良后果。如今,兄弟俩的生活依然艰难但却很平静。龚琴总是不定期地上门看看他俩,量量血压测测血糖,并不厌其烦地告诫弟弟要少吃。龚琴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兄弟俩深切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关爱,点燃了对生活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龚琴用她的热情、耐心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赢得了小区居民的欢迎和喜爱,也使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认识不断加深,就医观念也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来站里看病问药的人也多了起来。去年社区门急诊量增长了35%,尽管工作量在不断增加,但看到一个个患者病愈康复后脸上灿烂的笑容,听到患者家属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龚琴和同事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快乐和甘甜。

做义工关爱弱势人群

低保人群是弱势人群,可龚琴从来不嫌贫爱富,反倒更加关心他们,为他们送医送药,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有一户人家只有弟兄俩,由于他们的父母是近亲结婚,所以他俩都有残疾,哥哥是瞎子,弟弟是弱智,平常弟兄一起出门时弟弟充当哥哥的眼睛,而哥哥则指挥弟弟共同完成日常生活的一切,兄弟俩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更可怜的是弟弟还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因为智力问题,弟弟不知道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经常偷吃或超量吃。有次刚下班,龚琴接到居委会主任的电话,说弟弟在家不能行走,还不停地呕吐,龚琴立即回单位拿起血压计和血糖仪赶到他家,通过向他哥哥仔细询问病史和观察当时的体征及血糖值,初步考虑脑梗塞初期,如果不及时诊治,极有可能会留下瘫痪后遗症。如果这样,这弟兄俩以后将怎么生活啊?不容多想,龚琴当机立断,立即和居委会主任把他送到四院做脑

 

 

社区中的孤寡老人也很多,龚琴除了做好日常社区卫生工作外,逢年过节总是要去看看他们,充当社会儿女的角色,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宽慰宽慰寂寞冷清的他们。每次,龚琴还特意带上活泼可爱的女儿,让她给爷爷奶奶们讲故事猜谜语,还让他们做脑筋急转弯。爷爷奶奶们的“脑筋很难急转过来”,经常闹得笑话一箩筐,欢声笑语充满整个小屋。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孤独与烦恼,与这对母女俩尽情地说笑,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龚琴让女儿知道了做一名义工、对老人的关爱多么有意义。几次后,女儿慢慢体会到了妈妈的感受:自己仅仅是奉献一点点,而这一点点对老人们来说是多么难得多么幸福啊!渐渐地,这些爷爷奶奶也成了这个小女孩的牵挂!逢年过节,她都主动要求和妈妈一同前往。

 

率先担当家庭医生职责

镇江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16个试点城市之一、江苏省唯一的试点城市,率先建立了两大医疗集团医院与社区的分工协作机制。龚琴作为京口区贺家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也成了这次改革的亲历者,并积极有效地落实着“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使社区真正成为了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可靠基地。

这次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步让每个居民拥有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这种发达国家普遍提供的服务,在镇江将逐步推开。今年年初,全市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组建164“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重点对65岁以上老人、救助对象、慢病患者和0-7岁儿童等人群,开展上门健康服务,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龚琴作为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长,带领164个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之一,积极尝试这一新鲜事物。

“医本仁术”龚琴深谙这其中的道理。多年来,龚琴和同事们与社区群众朝夕相处,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因为越是节假日,越是风雨雪夜等恶劣天气,那些老年人和慢性病人越容易犯病,越需要社区医生的帮助。当龚琴亲手把那些濒临死亡的生命挽救回来时,当那些充满悲伤的家庭重新发出欢乐的笑声时,她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和汗水。

在平凡得岗位上,组织上给了龚琴许多荣誉,2007年和2010年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进个人,2008年京口区人民政府嘉奖,2009年京口区卫生局优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2010年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秀论文奖。龚琴越来越觉得离不开这样的工作岗位,也离不开这里的亲切的居民朋友,社区卫生服务是龚琴们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群众需要的一项事业,今后,龚琴们要在工作中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