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革镇江市委副主委朱富坤
康 燕
德国艺术大师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一个城市的规划就可以看成是音乐的乐谱,而从事总体规划设计的人们,无疑就是这部大型交响音乐五线谱上的音符。民革镇江市委副主委朱富坤,就是这样一位城市的规划师,一位为镇江市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却依旧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一个在城市华彩乐章上跳动的音符。他含笑的双眸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雷厉风行或是严肃凌厉的目光,几乎每次见到他,他的嘴角都总是带着微笑,举止稳健,谈吐朴实,让人肃然起敬。
走进朱富坤的办公室,满眼望去,除了一台电脑,就是各种设计图纸,在我们短短的采访期间,还不断来人来电。其实,这样忙碌的日子,他已走过了三十多年:1982年8月,朱富坤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热工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被国家统一分派到石油部第二设计院(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从事公用工程、热能动力、管线综合设计。1987年4月,调至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城市规划和市政设计工作,历任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室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2000年至今,任市规划局副局长,同时还兼任镇江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镇江市城市规划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这一路走来,一大串头衔后面是朱富坤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句句朴实的掷地有声的话语……
“规划一定要讲究科学!”
近十几年,镇江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现代化的山水花园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宽阔平坦的纵横道路,厂房林立的企业园区,休憩健身的林荫绿道……这一切,与镇江市规划局的科学规划密不可分,更与该局副局长朱富坤及其同事们的心血分不开。在十几年的规划设计工作中,朱富坤屡屡留下经典之笔,谱写了一篇篇华彩乐章。
一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有序的规划。朱富坤作为市规划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想得最多的就是“科学”。作为一名思想超前的高级规划师,朱富坤特别注意在城市规划中引入高科技、追求高质量。他主要分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市城建档案馆、京口规划分局、建设管理处、市政工程管理处,组织规划委员会技术预审等。朱富坤组织和参加了镇江市从总规到建筑方案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组织重要规划方案的论证,负责规划委员会的各种规划的技术预审,以及建设工程、市政工程的规划许可。负责援疆规划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可克达拉市城市区域发展规划、十多个团场(镇)住宅小区设计。出色地完成了省住建厅、镇江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他和一班人精心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一体两翼、一核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完成绿线、紫线、综合交通、城乡统筹等一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推进空间布局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要素规划“多规合一”。
城市设计——为城市而设计——一直是众多空间专业者的重要工作课题,与城市规划不同,它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分”。朱富坤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2001年,他被任命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建设专家咨询组”专家,参与规划设计的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历史街区保护的经典案例,如今的西津渡已成为镇江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国内以至国际上知名的旅游景点。近年来,他作为第一主要设计人的镇江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城市排水规划,极大地提升了城市“里子工程”的设计标准,在别的城市上演暴雨淹城时,镇江城市的地下管网却能够经得起洪涝灾害考验。
镇江扼守长江咽喉,地貌形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境内山脉绵亘、丘陵起伏、河湖纵横,拥有山体235座、河流63条,具有“山水天成”的自然禀赋,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开窗放入大江来”“不尽长江滚滚流”,描绘的就是雄浑的镇江;“春风又绿江南岸”“满眼风光北固楼”,描绘的就是生态的镇江。作为生活在这座唐诗宋词城市里的高级规划师,朱富坤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精心设计着镇江市绿地系统等规划,将“山、水、花、园、城、人”六要素融为一体,努力把镇江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
丹徒新城、南徐新城为镇江山水花园城市展现了一幅幅完美的山水画卷,正在建设的官塘新城又将为山环水绕、万象共生的生态和谐低碳新城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丹徒新城按照“生态型、花园式、现代化”的都市定位,历经10多年的建设,正以其独特的生态特色,成为镇江现代化新城区、城市南进的主阵地,成为沪宁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官塘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将建设成为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理念先进、技术先行的现代新城,是文化繁荣、产业发达的幸福新城。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丹徒新区总体规划与控规的负责人、官塘地区控制性规划的审核人——朱富坤。
“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
朱富坤的规划主旨是一切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城市的规划和老百姓的生活、利益息息相关。让朱富坤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他在接待上访百姓时,刚一进门,就被激动的上访户当胸一拳,肋骨差点被打断。其实这是城管局的事,和规划局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一拳让他感到的不是委屈,而是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老百姓的需求,以至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总是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将城市的发展与百姓的利益统筹规划。每当有上访群众来规划局找领导“讨要说法”时,他都是热情接待,先把群众的情绪稳定下来,再细致地把《城乡规划法》等讲给上访群众听,对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规划技术条件,他总是一一耐心讲解。
在几十年的规划工作中,他始终将“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镇江的规划建设中,朱富坤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对新疆的援建中,也同样如此。2011年,他每年要去新疆几次,每次去都要克服种种困难,吃饭住宿条件都很简陋,但他不畏艰苦,不顾测量地形的险峻以及气候的多变,看到当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他就下定决心要帮他们规划设计好保障性住房。经过努力,由他担任第一主要设计人的几项设计都获得大奖:农四师六十二团安置房及周边地块规划获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障性住房居住规划设计一等奖;农四师六十七团住宅小区小区设计方案获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障性住房居住规划设计二等奖;农四师六十六团南园北园住区规划获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障性住房居住规划设计二等奖;农四师七十团住宅小区设计方案获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障性住房居住规划设计二等奖。面对繁忙的高强度的工作,他很多时候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但却从不言苦。
自2011年5月,镇江市委统战部将茅山镇袁相村作为统一战线“同心”工程实验区以来,朱富坤曾多次慰问,了解袁相村情况,热心参与送温暖活动。在他的热心牵头下,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袁相村设计了公共服务中心的规划建筑方案。如今,一幢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已在袁相村拔地而起,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为民服务平台。
“党外干部最大的资本就是技术!”
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一路上是朱富坤辛勤的汗水,不断进取的踏实的脚步。
1978年恢复高考,朱富坤一边干农活一边复习备考。他的身上有一股钻劲。这股钻劲让他总是在出门干活前把题目背好,在忙农活的间隙,利用树枝在地上画图、演算,农活忙完,题目也做完了。最终,他凭着聪明和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热工专业。就是这么一股钻劲,使他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成为了他进取的不竭动力。在三十几年的规划工作岗位上,他不断适应新时代对城市规划师的更高要求,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和计划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的法律法和国家、省市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他熟练掌握了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等各方面的理论、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规定,掌握了从事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规、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给排水规划、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城市消防规划、城市燃气规划、城市供热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领,并与时俱进地积极推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用于规划编制和管理。特别是在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交通综合枢纽规划、给水、排水、水系、燃气、供电、电信、供热、管线综合、抗震减灾、城市防洪、城市消防、人防、环卫等专项规划方面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他多次参加江苏省住建厅、省规划协会组织的规划培训班担任授课教师。如从2001年到2012年连续十二年担任省住建厅组织的全省注册城市规划师考前辅导授课教师;多次为全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培训班,全省规划业务骨干培训班,苏北地区城市规划管理和技术培训班,拉萨市国土与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授课。《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0版、2004版、2011版培训班授课达十几场。为镇江市规划局、规划院、规划协会开办专项规划讲座,如每年的规划行政执法人员春季培训班。2002年还参加了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阅卷评分工作。另外,还多次担任省内一些城市、镇总规、控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燃气规划、给排水规划、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抗震减灾规划等重要规划项目的评审专家。每年参加省厅组织的城市规划设计评优活动,担任专项组组长。并被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聘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委员;被中共镇江市委确定为镇江市第三批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被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人民政府任命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建设专家咨询组专家。
就这样,多少年来,他每天都很早赶到单位,即便不加班却也走得很晚,节假日几乎不休息……哪里在测量,他就在哪里,哪里在施工,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以多年的实践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圆满完成了一项项重大规划,取得了一串串骄人的业绩:1993年,由他主持设计或独立设计的十多个方案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等多种奖项;他撰写的《浅论城市给水规划与设计》《扬中市城市排水系统主要特征及对策》《镇江市城市消防规划》等多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国家、省级专业杂志上,获得国家、省级优秀设计奖;被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聘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委员。当选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协会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元月当选镇江市城市规划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0年11月当选镇江市城市规划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分管过总师办、测绘管理、科技进步、润州分局。连续7年被市政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城市建设先进个人”“镇江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全省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9年度跨越发展突出贡献者”“城市建设先进个人”“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工程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建设功臣”等多个荣誉称号。
他常说:“党外干部最大的资本就是技术!”就这样,他没有因行政工作的繁忙而丢了专业的活儿,总是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不断让自己在专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政议政必须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
朱富坤于1998年11月加入民革,2001年6月增选为民革镇江市第六届副主委,历任民革镇江市第七至九届副主委,历任政协镇江市委会第四至七届常委。规划工作历来风高浪大,也是反腐工作的重点。几年来,朱富坤坚持廉洁从政,秉公办事,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不办人情事。到规划局工作之初,他就立下了不接受吃请的规矩,基本不参加应酬,多年来一直坚持上下班走路回家。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参政议政必须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离开本职工作,无从谈起参政议政;参政议政的水平提高了,又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老政协常委,朱富坤对参政议政和本职工作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多年的参政议政中,朱富坤充分发挥在城市规划领域知识较全面的专长,在市政协大会提案题目确立、资料组织、稿件撰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经提交提案《强化综合治理 优化宜居环境》《大力提倡和谐理念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开通镇江—扬州城际公交线路》等等。这些提案影响大,宣传广,大部分建议已被吸收采纳,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由于参政议政成绩突出,他被市政协评为“双尽职”委员,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就这样,朱富坤在科学谋规划用心绘蓝图、在不断为自己理想的城市“锦上添花”中,也设计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展示出了自己亮丽的人生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