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革微信公众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用法律为老百姓说话

——访京口区政协常委、江苏东方之光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志勇

华舒仪 胡浩

    第一次见到潘志勇,他给人的印象与传统观念里律师那一张严肃刻板、体现法律严肃性的脸不同,和善亲切的面容,让人倍感亲切。

  “我本来不是学习法律的,我的专业是小提琴。”潘志勇1971开始学习小提琴,由于文艺行业不景气,后潘志勇考上了南京大学法律专业。1987年,潘志勇正式取得了律师相关资质,从事律师工作几十年,先后多年被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律师,被京口区政府评为先进法律工作者,并成为镇江第一个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的律师代表。2002年,潘志勇成为京口区政协委员,他在自己写的《京口政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文中自述道:“接到通知后,心中真有些忐忑不安。”即使心情忐忑不安,但他还是以惯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始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长达11年的参政议政生涯。2003年,潘志勇被选为京口区政协常委。

  潘志勇加入民革后,只要是与法律事务有关的问题,不论是民革领导还是民革成员都会第一时间想起“潘律师”。在其位,谋其政。潘志勇针对当时民革和政协内法律人才不足的现状,除了积极参与民革和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介绍法律人才入组织,从法律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同时他还被市、区两级政府聘为“法律智囊”。潘志勇一直担任镇江市律师信访团成员,京口区党外律师信访团成员,近年又被润州区政府聘为法律顾问。作为政协委员的他还无偿地担任镇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年年都被评为优秀人事仲裁员。上个月,人事仲裁员改成了人事调解员,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的领导还特地到律师协会“点将”,指明要把潘志勇留下来。潘志勇在政协里还保持了一项纪录,11年来,他只有两次常委会例会请假缺席,可以说是最勤政的政协常委之一。

  “说到底,我也还是一个律师,一个法律工作者。”作为律师,潘志勇最看重的不是名利,而是“公心”。一次,他偶然获知一对残疾人夫妇因为遭受他人的欺负,想要打官司,却找不到门路,在当时还没有法律援助制度和相关体系的情况下,潘志勇主动无偿地揽下了这桩案子,并为这一对残疾人夫妇讨回了公道。这样的案子举不胜举。因为出色的工作和公德心,为此,潘志勇被江苏省法制报评为江苏省名律师。

  名声越来越大,潘志勇也越来越忙。不过与其他律师不同,他再忙每月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在京口信访部门接受信访人员咨询。潘志勇说:“很多的信访问题都是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又多是法律问题,如果一个法律人士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以第三方的角度来处理信访问题,往往会事半功倍。”作为由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京口区党外人士接访团成员,潘志勇还介绍自己事务所的两名律师加入了接访团。

  在潘志勇的接访过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一名拆迁上访户。当时那名上访的女子情绪异常激动,二话不说就把信访接待室门口的牌子给砸了。此时在隔壁办公室的潘志勇听到动静,主动亮明了自己律师的身份,把这名女子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并详细询问了女子上访的原因和诉求。原来这名女子因为与丈夫闹离婚而导致自己没有了已拆迁房屋的所有权,她想要通过“闹信访”的方式来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再拿到一套房子自己居住。这样的上访诉求显然既不合情也不合法。潘志勇耐心地与她讲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告诉她可以通过法律渠道争取自己的权益,上访女子心服口服地走了。前几日,她还打电话给潘志勇报喜说:“潘主任,谢谢您,我官司打赢了。”

  潘志勇还是一个特别“敢说话”的政协委员。今年,他去街道调研时发现,各个街道社区的台账过多,堆得整个仓库满满当当,但大部分却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大大增加了基层一线的工作量。回来后,潘志勇就撰写了建议取消一部分不必要社区台账的提案。有人劝他,这件提案太尖锐了。潘志勇却说:“政协委员就是要敢说话,说实话。”后来这份“尖锐”提案被政府采纳,基层一线的台账得到极大精简。

履职11年来,潘志勇上交各类提案近三十件,涉及法律、就业服务、社区服务、道德文明思想建设等方方面面,算得上“提案大户”了。问及他这十一年来在政协履职的经验,潘志勇笑笑说:“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只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坚持住了大的方向,帮忙不添乱,为政府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罢了。”11年时间,潘志勇从成为京口政协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变成了家庭里不可或缺的成员,一个其他政协委员眼中的好兄弟,新委员心中的老大哥。